第191章 漸入佳境(第2/2頁)

不間斷地學習,就不會被飛速發展的社會給拋下。

許秧看著於承禹的回信,認真思索,覺得很有道理,她自己不就一直在學習嗎?

兩人一天一封信交流著,看信、回信,偶爾一起出遊看看大自然,跟別的情侶的約會經歷完全不同。

楊霞卿把幾個女生單獨拉了一個小群,畢竟有一些女生之間的話,在有男生的群裏說著不方便。

大家閑聊著,知道了許秧和於承禹的交流方式,全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明明每天都能見面、一起吃飯,為什麽不直接說,要寫信呢?

面對大家的疑問,許秧想了好一會,“我覺得紙上的交流比語言上的要更深入,更能了解彼此,而且信可以珍藏。”

手機上可以發信息發語音,可是那些信息、圖片,隨時都可能會丟失,也不會去整理、重溫。

“我覺得秧秧說的沒錯,以後要是有人追我,我就讓他寫信吧。”遊歡輕松地說。

自從電腦、手機普及,寫信兩個字已經變得陌生了。

楊霞卿若有所思,她和葉向東認識很多年了,青梅竹馬,互相知道對方的習慣和所有事。

可是他們真的有那麽契合嗎?

她第一次對自己產生懷疑。

這次閑聊後,楊霞卿私聊李斯凝,問她有沒有打算寫信?

她想試試許秧和於承禹這樣的交流方式。

李斯凝說:“我和聞哥並不常見面,寫信確實是個不錯的交流方式。”

“但是你和向東,你們不見得就適合這個方法。”

兩人的性格都是比較外向的,真的能靜下心來寫信嗎?

楊霞卿心裏生出些許的不服氣:“我試試唄,就當好玩了。”

許秧並不知道朋友們私底下也在寫信交流,年關將近,她愈發忙了。

說好的一家子吃火鍋,也一再推遲。

現在她和於承禹確定關系了,雖然還沒見過對方家長,但禮物還是要準備的。

於家是大家族,也都是吃貨,再也沒有比許秧親手做的吃食更好的禮物了。

不過於承禹這一輩年紀跨度大,禮物的準備上要多用心一些。

臘月二十四拜完灶王爺,許秧就關了食肆,給小秋幾人發了獎金和紅包,宣布開始放年假。

而熟客在她這一邊預定的一些年貨,臘月二十七之前就能交付完。

這一忙,許秧寫的信就短了很多,於承禹本身也忙,兩人都是盡可能地抽空見面,哪怕只是說幾句話,喝杯茶。

於承禹忙著加班,而他家裏的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打,都是交代他要給許家買年禮的事。

要不就是說,他們給買了什麽寄給他了,叫他記得送到許家去。

於承禹被騷擾得有些哭笑不得,但還是認真記下了。

許秧回家前,把送於家的東西都備好了,一一存放好,等於承禹要回家時再來食肆取。

而許爸許媽同樣記著這件事,他們也不知道要送什麽,就從青田村定了熏雞、熏鴨、枸杞葉茶。

於承禹是在除夕早上登門拜訪的,於家人準備非常多的東西,他的車子後備箱塞滿了,後座也沒空著。

因著是除夕,他沒能留下來吃午飯,只吃了一碗劉瑩做的點心,帶上許爸許媽準備的年禮,再去食肆取林杏準備的,又是裝得一車滿滿。

於家人看到於承禹塞得滿滿的車,直言許家太客氣,倒是幾個半大的孩子,興奮地嚷著要烤脆腸吃。

大年初一,許爸跟於爸互相通電話拜年,之後微信聯系,倒是漸漸熟悉了起來。

過年期間,兩家誰都沒提訂婚的事,倒是讓許秧松了口氣。

往年過年,楊霞卿都會組織聚會,但今年她都沒動靜,在群裏也不如以往活潑。

許秧覺得不對,私聊楊霞卿都說沒事,她也不知道該問什麽了。

後來還是李斯凝告訴許秧,說楊霞卿和葉向東鬧矛盾了,好像還挺嚴重的,他們不適合插手。

李斯凝並未把她們學寫信的事兒說出來。

過年後,許秧和於承禹的關系漸入佳境,站在一起看著開始有點夫妻相,倒是楊霞卿和葉向東似乎陷入了長久的冷戰期。

大家也不知道該怎麽勸,問的話,兩人都說他們挺好的,但大家都能明顯感覺到,他們有問題。

一直到夏天,許秧的火鍋店終於籌備好開起來,她請朋友們吃了一頓火鍋。

飯後,楊霞卿私底下跟許秧說,她打算出去旅遊,讓許秧不要跟別人說。

對此,許秧也不知道該說啥,對於戀人之間出現的問題,她沒有遇到過,也不知道自己和於承禹會不會碰到。

總之,許秧覺得,珍惜眼前的人,珍惜現有的生活,知足常樂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