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3頁)

“幺妹,你媽在不?”崔建軍在門口,遠遠的站著問,從不進耳房的門。

黃柔趕緊披上棉襖子,攏了攏頭發,“在,三哥有什麽事?”

“娘讓你來看看。”

***

東屋裏,熱乎乎的炕上坐了一圈人,將一個黑漆漆的土罐子眾星拱月。這麽冷的天,沒想到連大嫂也挺著個“大”肚子,坐在炕頭,雙眼冒光。

雖然幺妹說是紙,可她覺著哪怕是紙,也是不一般的紙,萬一是鈔票呢?銀票呢?房契地契呢?反正只要是幺妹發現的東西,那就是好的。

“阿柔趕緊來看看,這是啥?”崔老太指著罐子,也有點躍躍欲試。

“娘你別弄臟了手。”崔建國忙伸手進罐子裏,笨手笨腳掏出一個土黃色的東西,因為太碎太舊,還碰掉了不少渣。

這是一本約一個手掌寬的冊子,比通行的書要小一號,紙張發黃發脆,一碰就往下掉渣渣。看裝訂風格是古代的,封面上也是豎排版的幾個繁體字——“醫家金鑒”。

是一本醫術,她雙手接過,小心翼翼盡量不碰到會掉渣的地方,輕輕的翻了翻。這一本好像是序言和目錄,裏頭有人體經絡圖,穴位圖,還有幾百種草藥的小圖,包括草藥名、別名、外觀、果葉莖根,功效主治非常詳細。

“這是本醫書。”

崔家人明顯的泄了氣,屋裏那壓抑的隱隱的興奮沒了,躁動也沒了。

“害,醫書啊,那沒用,還以為是啥好東西呢……”

“咱們家小福星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大半夜把幾個伯伯叫出去,還費力巴氣的帶回家幹啥?”劉惠摸摸肚子,轉頭問王二妹:“你娘家妹子是不有親戚當大夫的?”

王二妹自個兒都不記得是哪個親戚了,難得大嫂這記性可真“好”。

劉惠撫著肚子,打個哈欠,“她二嬸你明兒回去問問,這什麽醫書他們要不?幾塊錢賣了算逑。”

黃柔沒忍住驚呼,“幾塊錢?”

“對啊,還不一定能賣上呢,算了,就當送他做個人情吧,到時候我生孩子讓他給安排個床位,要市醫院的,不要縣醫院。”

崔老太翻個白眼,“要不要去北京醫院?首都醫院?你肚子裏是懷個金蛋還是怎麽著?誰家生孩子去醫院?”

“我這不是為娘的大孫子考慮嘛,萬一,我是說萬一啊,萬一要有個啥不好,這也……”

“萬一啥?我生的比你多,也沒見我就死在家裏頭,怎麽著你婆婆皮糙肉厚不配上醫院?”崔老太實在是被她煩死了,別人說個啥她都能插話,要插得有水平也就罷了,她這是硬插!

別人說啥她都能扯到她的肚子上來,好像家裏不提她“兒子”就對不住她似的,毛病!

“我呸!再廢話給老子滾出去!”崔建國實在是忍無可忍,這娘們自從懷上兒子,輕狂成啥樣了都,好吃懶做,打雞罵狗不算,還踩妯娌,現在連老娘也要踩?

黃柔可沒心思看他們夫妻吵架,她從罐子裏輕輕的掏出剩余幾本,都是《醫家金鑒》。看來是一套完整的醫書,只是分成不同的分冊,有《經絡卷》《腧穴卷》《臟腑卷》《陰陽卷》《方藥卷》……一共十八卷。

也不知道是用什麽方法保存的,除了封面有腐蝕痕跡,裏頭書頁基本完整,字跡也清晰,唯獨有個別字被蟲蛀……總體還算保存得不錯。

黃柔咋舌。

都說紙壽千年,這是什麽人保存的,是如何做到的!頂級的古籍保存那都是要用天然面膠和麝香來的,這得燒多少錢?

當然,她不是中醫學出身,並不知道這套《醫家金鑒》的歷史地位,只是當一般古籍看的。

黃柔以前在北京的時候也見過不少古籍,可那都是在博物館裏,精心恢復、裝裱過,放玻璃櫃子裏的!聽說很多古書不能見光,空氣中的紫外線和氧氣會造成不可逆的損毀,她趕緊小心翼翼的把書放回去,將罐口封好。

“娘,這套古書要沒人要的話,就給我吧。”她挺感興趣的,因為中國古人是醫文相同,文以載道的,通過研究醫學文獻,能折射和還原那個年代的方方面面。

雖然還不知道這是哪個朝代的書,但她有時間肯定是要研究的。

“行,本來也是幺妹發現的。”崔老太二話不說,“這書就給四房了,以後你們誰也不許胡咧咧。”

“好嘞娘。”

老太太其實留了個心眼,雖然她不知道這套古書值多少錢,也不確定阿柔會不會賣出去,很大概率是不會的,但萬一以後真賣出去了,賣得少也就罷了,要賣得多呢?算誰的?

其他三家怎麽看?

要老四還活著,還有人給她們撐腰,這孤兒寡母的,等她也去了,可就再沒人站出來說公道話了。

所以,當著所有人的面,把話撂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