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服氣(第2/2頁)

作協裏面的作者雖然有一大部分都是沒本事混飯吃的人,但裏面也有真正的文學素養很高的人,一個組織能夠生存下來,裏面肯定得有幾個拿得出手的人物。

一開始郭大路寫武俠小說的時候,這些人都嗤之以鼻,不認為郭大路是一個合格的作家,最起碼不認可郭大路的寫作水平。

後來郭大路的幾首詩陸續出現之後,這些作家才慢慢收了輕視之心,不敢小看過大路了,尤其是中秋晚會的一首《明月幾時有》,將整個文壇都震的晃了三晃,這首絕妙好詞,足以千載傳頌而不衰,他們這點眼力勁還是有的。

能寫出這麽一首詞的人,不由得他們不重視,即便郭大路不是一個好的文學家,但最起碼他是一個好的詩人,他在古體詩詞上的才情,很多有自知之明的人都自愧不如,只有一些什麽都不懂的廢物才會雞蛋裏挑骨頭,說郭大路的詩詞這樣不好,那樣不好,最後被人打臉恥笑,弄得狼狽不堪。

如果中秋詞之後,大家只是對郭大路在詩歌上的才情感到震驚的話,那麽在《阿Q正傳》這篇小說出來之後,這些主體文學中的作者們全都吃了一驚,他們發現,原來郭大路的文筆竟然是如此辛辣有力,對社會的洞察力遠遠超過了同時代的人,寫的東西也不是他們所能想象出來的。

到了這一步,除非極少數冥頑不靈的人,其余的人早已經認可了郭大路的實力,都知道小看了郭大路。

而在郭大路陪著雷雨去瑞典領獎時,很多作家心裏都不舒服,你雷雨要是領著自己的親人去領獎,大家都說不上什麽,可是你為什麽要領郭大路這麽一個人?他難道有資格作為整個華夏文學的新勢力?這未免太看得起郭大路了吧?

後來郭大路在瑞典將自己的作品拿給獲獎的文學大師們看,並獲得一致推崇後,國內的這些作家們的心態頓時就變了。

他們既羨慕,又向往,還嫉妒,同時還有著幾分失落。

如果只是一位文學大師對郭大路的作品推崇的話,眾人還未必太過重視,可是五六位世界級的文學大師,都一致認可郭大路的文章,這就可怕了!

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郭大路寫的小說確確實實的是一部高質量的文學作品,而且還是一種超越了國界與民族界限的普羅大眾價值觀的作品。

一個作者的作品能做到這一點,那就是世界級的作品,那就有資格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國內的這些作家可能有很多不服氣的,但他們卻又都知道,這些文學大師的眼光是決計不會錯的,起碼比他們的欣賞能力要強很多。

連他們都說好,那肯定是真的好!

因此在郭大路回國之後,國內的作家團體都密切關注郭大路的一舉一動,迫切希望郭大路的《老人與海》能夠盡快的面世,好讓他們看看,這部小說到底好在哪裏。

現在郭大路接連兩篇短篇小說發出之後,作協裏的這些作者徹底服氣了。

“這家夥這腦子到底怎麽長的?怎麽什麽類型的文章都會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