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西方歷史(第2/2頁)

難道當時西方的羊皮一只羊能剝出一百張羊皮?

還是說,他們的羊會蛻皮,一月褪一張?

或者說,是遺傳基因中天生就帶到腦子裏的?

還是說近代有人掌握了穿越時空的本領回到過去特意記載下來的?

這特麽極其不合常理,但凡有腦子的人都不會相信這些事情的真實性。

有人說《荷馬史詩》是一個叫荷馬的放羊倌傳唱下來的,好家夥,一個不識字說書瞎子的說的東西,竟然成了西方人的歷史,裏面的雅典娜、波塞冬滿天飛,竟然也能成為史書,這簡直可怕。

如果按照這種方式來確定歷史的話,華夏的歷史源頭就要從《山海經》說起了。

尤其是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值得探討,那就是這些西方的鴻篇歷史巨著都是在十八世紀左右“發現”的。

那麽現在問題來了,他們發現這些東西的時候,這些著作都是以什麽方式來保存的?小羊皮還是莎草紙?或者是泥版石碑?

而且這些東西之前從未有過記載與傳說,但一夜之間突然就出現了,而且全都編排的井然有序,條理分明,比華夏歷史更像華夏歷史。

華夏的史書,雖然其中必然有造假的成分,但在很多大事件上一般不會有出入,比如春秋戰國秦兩漢,這些朝代的更叠與朝中大事情以及當時的皇帝大臣人文形態,都有著詳細的記錄,基本上不會有假,假的應該是與君王私德有關的東西,但這對整個歷史來說,影響不大,不耽誤歷史學者的考證探尋,因為還有野史可謂佐證。

而西方卻是連具體的朝代更叠都無法考量,他們的歷史全都是一團漿糊,因為當時的所謂貴族子弟也都是文盲,文字不能說沒有,但完全普及不了,連貴族都不識字,那麽誰來記載歷史?

即便記載了歷史,沒有國家重視,他們又都不識字,怎麽能流傳下來?

在那種情況下,他們怎麽可能有歷史可言?

但現在,華夏的一群作家卻在正兒八經的專門開會研討西方歷史對華夏文化的影響!

郭大路站在大會的門口,越想越可樂,忍不住哈哈大笑。

笑聲傳到會場,很多學者轉身看向郭大路,臉上露出好奇之色,不知道郭大路發什麽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