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5章 回家了(第3/4頁)

鐵木耳這位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做了新合資公司的總裁,立馬升級為人生贏家。但是李和給出了要求,給他一年時間,如果得不到潘友林聘請的董事會的認可,照樣下台。

李和要離開了,他手裏的許多人都需要安排一下,大部分都是幫他看顧在前蘇聯地區的產業,能搬的已經讓他搬空了,搬不走的自然要在本地繼續經營。

馬蒂奇作為一家新上任的船運公司的總裁,表現的雄心勃勃,已經向李和展示了他的龐大的計劃,他要壟斷遠東地區的石油運輸業務。

李和潑冷水道,“知道目前俄羅斯已經破產了多少家船運公司嗎?15家!”

馬蒂奇道,“先生,這恰恰是我們的機會,隨著堪薩斯船運、哈薩船運的倒閉,整個遠東地區只有一家遠東船運公司實力最為強大,可是他們主要運送的是木材,跟我們的業務完全形成不了沖突。”

“我的要求是不虧本就可以了。”李和對他目前是不抱多大的期望。

伊萬諾夫要帶走巴芙拉回白俄羅斯,他手裏握著大塊大塊的地皮和附屬資源,仔細一核算有153處,他計劃是靠收租過日子。

李和卻罵他沒出息,“伊萬諾夫先生,我希望你能成為東歐最大的地產商,好好學習吧。”

主要的人員安排完以後,剩下的都是潘松給安排了。

四百多人看著挺多,其實許多關鍵崗位還是面臨人員不足的困境。

李和的那輛凱佰赫座駕也被飛機托運回香港了,他也想拖回內地,可是就怕在內地壞了找不到地方修,還是在香港方便一點。

潘松遇到了難題,“李哥,咱們之前購了三架用來運貨的小客機,再賣的話,一時半會找不到買家,可是留在這裏的話,一年的維護費可不便宜。”

“你的意思呢?”李和看著潘松一副成竹在胸的態度,估計他心裏應該有譜。

潘松笑著道,“手底下兩個俄羅斯的兄弟跟了我有2年,他們以前是蘇聯空軍飛行員。我安排他們去伏爾加模具廠,他們不是太樂意,他們想繼續開飛機,他們認為有三架飛機完全能夠開一條航線了。”

李和樂了,“這是要開航空公司?”

潘松點點頭,“我也覺得有點天方夜譚,可是他們很認真,已經找我說了五六次。所以我問你的意見。”

李和猶豫了一下,開航空公司的風險太大了,不是因為虧損的風險,而是他擔心在這一片隨時會上演馬航去哪兒這種事情。

“你把那兩個人喊過來,我跟他們談談。”

潘松帶過來的兩個俄羅斯人個子都不高,看著三十多歲,卻都有濃密的胡子。

叫格爾哈德的人自豪地說道,“李先生,我們兩個人都是Tu-26飛行員,有高達800小時飛行時間數,不管是在經驗和資歷來說,我們都是優秀的飛行員。”

李和打斷了他的話,“可你們談論的是開航空公司,運營一家公司和開飛機是完全兩個概念。”

年齡更大的別列謝夫道,“先生,航空公司最重要的有兩個,一個是盈利,一個是安全,我們懂飛機,所以在安全方面你大可以放心。至於盈利,我們也有計劃,如你所見,在大公司飛的都是主線,大多都是各個國家的首都與首都之間的,而不重視支線的發展,支線市場大有可為。”

格爾哈德補充道,“別列謝夫的叔叔在謝列梅捷沃機場工作,我們向他打聽了很多的東西,他可以幫助我們。而且目前失業人員有很多,我們隨時可以從空軍招攬到我們的很多同事,他們可以完美的勝任地勤、維修、通信工作,甚至有需要,我們可以買到更多更便宜的客機。”

李和與他們聊得越多,了解的也越深,最後一咬牙道,“我同意了,我再給你們補充一千萬美金的資本金。”

全世界的私人航空公司多的是,人家有膽量,他李老二為什麽就沒有這個膽量?

再說這一套蘇聯之行,他本來就計劃花錢的,實際上根本花出去多少錢,給老普的錢都是計劃中的,也只到賬了幾百萬。

所以臨走的時候再花點也無所謂了。

“真的嗎?”格爾哈德似乎沒有想到會這麽容易。

李和點點頭,“但是只有一條要求,那就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了我會繼續給你們機會,如果做壞了,game over,你們將不會再有任何機會。”

“謝謝,謝謝。”兩個人激動的相擁而泣。

至此李和的名下又多了一家叫達美航空的航空公司,只有三架破舊不堪的客機。

李和回國的這一天,同行的還有劉保用、袁明等人。

莫斯科市長、聖彼得堡市長、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副總理都前來機場送行,錢袋子走了,讓他們頗感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