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6章 表態(第3/4頁)

“你說。”

“羅馬尼亞的阿羅汽車,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阿羅吉普車廠是羅馬尼亞惟一一家生產吉普車的工廠,1989年以後,該廠陷入癱瘓狀態。羅馬尼亞政府想請外國大公司收購‘阿羅’吉普車廠,但是沒有一家外國廠商願意。”

“真的要出售?”阿羅吉普在國內還是非常有名的,特別是阿羅243、阿羅244,在部隊和機關大院都屬於常見車型。

待史威廉肯定的點點頭後,李和決定收了!

潘松在東歐各國挖人的效率讓李和很不滿意,他幹脆讓潘松在東歐各國的首都直接聘請律師、咨詢公司、諜報公司,讓這些公司兼職幹起了挖了人的活,有錢他們當然幹。

劉保用回話很快,向李和透漏出合建科技園區的建議,以航天航空部、第五研究院、電子信息集團為首與中國地大集團合資。

其他方面都沒有問題,唯一讓李和為難的就是這持股比例了。

公司股權結構合不合理並沒有唯一確定的判斷標準,適合公司實際情況的股權結構就是對公司來說最合理的股權結構。

但是,什麽是最合理的呢?

他不解。

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就算控股了,他說話能算嗎?

最後一連想了兩天,李和跟考察團的人開了一個協商會,他直言不諱的道,“大家也知道,我這次光在捷克至少要收購20家企業,至少涉及到了5個工業大類,11個工業中類,像機械設備、通用零部件這些,你們可能感興趣,對你們有用。但是像皮革、塑料制品業這些對你們幫助不大吧?”

劉保用道,“還是按照你自己說的,民用工業這一塊,都歸你。”

李和苦笑道,“這些我都知道,可是你們曉得的,我這後勁不足,假設你們挑選完了,一部分蘇聯專家歸我帶回去了,可是首先一條,這溝通就成問題了,住宿也是問題。”

袁明道,“我們非常尊重你的意見,你說說吧。”

他都有點不好意思了,他曉得這階段李和的錢,那是跟流水一樣的出去。而他們也不能一直幹拿好處不幹事情了。

李和道,“我自己有皮革廠,也有皮鞋廠,所以這些設備帶回去都用的上,蘇聯這些相關的專家也能發揮的上特長。可是有一點,我帶回去了,沒有外國專家局的同志們幫忙,我怎麽也不行的,比如我準備新建的汽車廠,我剛剛收購了阿羅汽車,那個廠子可是有400多名工程師,而且大部分都表示願意跟我回去。這些你們都不能撒手不管吧。我希望咱們能形成互助。”

總得意思就是一點,他出錢又出力,不能白忙活啊!

袁明道,“你那汽車廠,我們也不感興趣,你可以獨資。翻譯這些,我們也會幫你協調。至於用地,你選好地方,我們也幫你爭取一下。汽車生產資質審核這塊你要問下夏理同志了。”

“我代表工業部給你表個態,我保證沒有問題。”剛剛從國內過來的,一直很少說話的夏理,這時候見到袁明詢問,終於開口了。

“那鍛壓廠呢?”李和再次問道。

袁明想了想道,“我建議是合資,我們第五研究院,還有揚洲機械廠,可以一起合資。揚洲機械廠你應該不陌生,是一家有三十多年鍛壓機生產歷史的大廠子,至於這持股比例……”

李和笑著道,“這個我不謀求控股,但是我要求所有的科研成果共享。”

袁明道,“那這個更好了。咱先把東西運回去了,咱們做個資產評估,再具體協商怎麽樣?”

“沒有問題。”李和笑著應了,如果沒有成熟的廠子帶動消化,他把斯米拉拆了帶回去也是一堆廢鐵。

所以他很認可這個方案。

接下來繼續協商,輕工業基本是李和獨資,袁明等人協助。至於涉及到機床機械制造類的,一律是研究所協同同類成熟企業的合資,總共又協商出來了五家。

李和只在一家儀表廠裏面尋求了控股,因為他旗下還有一家胡大一新建的生產應變計的電測廠。

夏理很守信用,沒幾天仰勇就高興的打電話過來說,汽車生產資質的手續已經全部下來了,同時科委委員陳祖濤老先生也願意出任寶馬汽車的總工程師。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杭洲市委願意支持寶馬汽車在杭洲蕭山落戶,規劃了出來了50萬平方米的地塊供使用。

李和很欣慰,他不是沒有回報。

國內的搬遷團隊來了,有100百多人,簡單設備10余台。

他們是國內的石化公司的搬遷工人,在石化這樣的大型項目中都很有經驗,連大型的儲油罐和石化設備他們都是不怵的。

李和不需要管這些,他只需要安排國內的陳大地、於德華、仰勇接收就可以了。

一不注意,已經進入了九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