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2章 專業化(第2/2頁)

“說的對,這就是我說的小公司專業化,怎麽樣才能專業化,就是技術專業化,一定要做到行業頂尖,做到頂尖之後,你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多元化,走集團化道路。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沒有核心產業,要突出一個核心出來。”李和比較欣慰方向這話,這裏所有人中間,有意識的朝研發靠攏的只有方向和付霞,其他人都沒有考慮過技術專業化這個問題,“不能看著什麽賺錢我們就做什麽,一味的大而全不會有好結果。產品必須有獨創特色和偏重性,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否則不能避免平庸和死胡同!每一樣都做好做精比一味的大而全要妥當得多。”

李和已經過了資本積累的階段,但是如何掉頭拐彎,如何突出比較優勢,是他必須考慮的問題。

蘇明重重的吐出了一個煙圈,似有所得,說,“其他業務我會回去盡快砍掉,賣掉,我還是想一心做磁帶。”

李和擺擺手,“拐彎不在這一時半會,不用這麽激進。有錢還是要賺,我的意思就是說大家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突出核心優勢。我們現在最大的優勢是資金優勢,可是其他方面的優勢好像沒有,產品優勢要不要,人才優勢要不要,研發優勢要不要,渠道優勢要不要,市場優勢要不要?都需要的。你賣打印機,目前市場上只有你一家有貨,客戶沒得選,沒得比較,你價格賣得貴,服務態度又不好,產品質量又差,客戶捏著鼻子也認了。可是假如以後有第二家,第三家的產品呢,客戶還會選你的產品嘛?咱們說個最簡單的例子,國營飯店,現在還有幾家敢像以前那樣擺譜?所以啊,都在變,一切都在變,我們也要跟著變。”

這句話說完,眾人若有所思。

於德華笑著道,“你肯定心裏有譜了,你直接說唄,我們按著做。”

“還是我剛才的話,大家想想自己的核心業務到底是什麽?做地產要麽不做,要做就是中國第一強。做磁帶要麽不做,要做也要做第一強。做家具,做鞋子,做代工外貿都是這個道理。第一做不到,我們至少要做個第二吧?”

李和目前最有信心的就是地產這塊,天知道他到底囤了多少地和房產!

於德華不聽地產還好,一聽地產頭皮發麻,天知道浦東地塊要賠多少錢!

但是沈道如有信心,“我們在香港的物業都是在升值的。我們會努力擠進香港前三。”

“大家今年首先要做的是做好財務管理和企業制度規範。為什麽要規範?因為大家的高速發展掩蓋了高投入、高成本、低效率的現實,我給大家一些時間,我先不整合,但是什麽時候整合,要看大家的發展狀況。我不整合,但是你們要整合,一定要做到規範。你們自己不會,就去請人,這還是我之前的原話。還有一點,如果你真的找不到核心優勢,你去拿錢砸行不行?就是不要放棄並購收購這個快速擴張的法寶,咱們大家都不缺錢,你缺技術,你缺人,你去並購,你去合資,這些合作形式,我都是支持的。讓你砸錢做股東已經是最低要求了,但是最終目標你還是要建立一個孵化型的創業平台和投資平台。”

這個時代創業的大牛太多了,正在缺錢的大牛也太多了,尋找最佳投資對象,李和也可以賺個盆滿缽盈。自己不會做,拿錢給別人做,也不失是一條財路。

沈道如道,“我們還是希望你能出來主持大局。”

他原以為李和會出來做領頭羊。

“現在還不是時候。”李和現在突然推翻了昨天的所有想法,跟這些人聊的越多,他發現的問題越多。這些他都需要慢慢的疏導,才能想辦法整合在一起。

一口氣不能吃個胖子,操之過急反而不美。

要把手下的這些資源整合在一起,不是隨便幾句話就能搞完的,李和需要組建精幹的戰略投資部,由資深的並購經理人帶隊,並有來自於投資、咨詢、財務、法律或業務背景的員工支撐。

可是他身邊一個這樣的人都沒有,甚至李和連個靠譜的財務都沒有,要資源整合都是空話。

而且要重組成什麽樣的企業架構,李和始終找不到頭緒。

在重組組織架構的時候,絕對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架構,是為了控制風險,還是為了反應迅速,一定要想清楚,最好要結合實際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