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8章 一日談(第2/2頁)

李兆坤王玉蘭兩個人也沒有重男輕女這一說,在一般的家庭,老四老五,能不能在還是指不定的,特別是老五是姑娘不說,多個人就多張口。

在農村養兒防老的觀念很重,沒有兒子是被人看不起的,自己也會覺得低人一等。

比如誰家在娶媳婦,找鄰居幫忙也只找家裏有兒子的,圖個吉利早生貴子,喜慶的事不能找“老絕戶”來幫忙。久而久之,“老絕戶們”自己也覺得低人一等,想幫忙還怕給人帶去“晦氣”呢。

還是有很多人不生兒子誓不罷休。因為女兒是給人家養的。兒子才是自己的。沒有兒子誰給自己養老送終呢?

到後來計劃生育,要是第一胎是閨女,第二胎不幸還是閨女,再想要第三胎,那可就難辦了。那些心軟,既不想掐死女嬰,又還想著要三胎的,那只能到處躲著把孩子生下來,等著公家人來罰錢,出不起罰錢的,那就等著房子家當被鏟平吧。

許多時候,拿小包被悶死或者埋鍋灰裏嗆死的是比較常見的,李和有時候不禁念叨造孽,可又無能為力。

李和看著老四老五,倒是不會覺得李兆坤英明,反而慶幸他老子辛虧是個不著調的,就是他兩個叔叔李兆明,李兆輝那麽兩個正常人,家裏什麽好吃的不都是緊著兒子,閨女也不待見。像王玉蘭和自己姑姑李兆雲更是徹徹底底的睜眼瞎,大字不識一個就更多了,而李兆坤這種混不吝的男丁,都起碼讀了個小學。

離離開的日子越近,反而心裏越慌張,越來越放不下家裏。

曾青春懵懂,無所畏懼,一心只想離開這個偏僻的地方,李和只是厭煩透了這貧窮,這個地方這麽貧困、落後,就夢想著有一天逃離,到外邊去看看世界,到外邊去過更好的生活,農村的孩子除了讀書和當兵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方式離開。

至於招工,那只是個傳說。

後來去了首都讀書,好啊,好的讓人都受不了,立交橋,公路,那是一窮嗖嗖的家鄉無法比的,首都好大,他就像小螞蟻,讓人有點害怕,又有點興奮。但當漂泊得越來越遠,卻發現對故鄉的思念,似乎一刻也無法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