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2章 而今獨自睚昏黃(第2/2頁)

想想他以前,確實沒心沒肝的,只管上學,基本不操心家裏。

至於親爹,親爹是橫豎不問事的。

前世的他沒錢上學,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掙錢,只會指望家裏到處借。

有一段時間還一直抱怨他的親戚不幫襯。

後來他想明白了,人家不借有人家的道理。

他家裏沒有頂門立戶的,借了錢誰來還呢?

他們兄弟姐妹年齡小,親爹是個不靠譜的,舅舅姨媽也好,叔伯姑姑也好,借給這邊錢都是不指望他家裏能還得上的。

這時候的農村哪家不是三四個孩子,哪家又比哪家的日子好過,人家借你一次兩次可以,不能一直借下去啊。

常年吃的都是地瓜幹(紅薯幹)、苞米,大米就是比較奢侈的糧食,小麥吃得很少。只是逢年過節才有白面吃,吃頓餃子就是最大的美食了。

就是這樣的日子,人家也沒少幫襯他。

李和現在是徹底是看明白了,兩輩子了,能不明白嗎,有恩就報恩吧。

當然有仇也要報仇了。

“錢回家給大姐收著,不要給媽,就她那性子,咱爹一回來,保準留不住。”李和低頭看了一眼李隆那開口笑的解放鞋,已經不成樣子了,“路過鎮上割點肉,再給你買雙鞋!”

“哎,那我回去幫大姐藏,保準都找不著。”李隆也是個鬼精的,他自己親爹還能不了解,說不怨也是假的,方圓十幾裏地,哪家有像他家這樣把日子過成這個鬼樣子的,“哥,錢咱存著,不買鞋,天熱不穿鞋都行。”

一路沒歇,鄉鎮到縣城主道都是簡單的石子馬路,很顛簸。要是騎著自行車,屁股要是能說話,倒也會叫上幾句,“哎呀喲,我的媽,都要開花了。”

要是剛好想如廁的話,保證黃泥巴都要給顛出來。

李和記得九十年代才修成了水泥路。

直接到了鎮子上,門臉最大的就是供銷社了,集市也散的快差不多了。

他吩咐李隆去割肉,他自己就在攤子上買2毛錢的麻花糖,家裏不是還有個小的嘛。

會炸麻花的人多數是老人,他們挑著擔子在各個鄉村遊走,鄉裏稱作麻花擔子。

雖然也是挑擔子的營生,但跟賣香煙洋火桂花糖的貨郎不同,貨郎邊走邊要吆喝,有時還在手裏搖動一把小鈴鼓,以吸引村人們的注意,麻花擔子,李和卻從未聽見他們吆喝過。

李和買完麻花,在供銷社把手裏的糧票換成了白面,九斤富強粉也才一塊八毛錢,2毛錢一斤不到,咬咬牙,直接付了錢,這些天吃苞米,嗓子吃的疼,關鍵沒營養不說,還不抗餓,家裏算工分的也就三個人,分的小米只夠熬稀飯。

不過也不得不說,這個時候錢值錢,購買力強悍,在城裏做工人一個月拿個二十幾塊工資,比後世的公務員還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