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6章 陸權與商機(第2/2頁)

最神奇的是魯省電台接莆田系醫院的廣告,數量龐大,這讓魯省人自己都痛恨自己的電台……

這麽一罵,就能獲得很多魯省人民的友誼。

唐覺曉說:“大爭之世,局勢變幻莫測,曾經中越、中朝關系都很好,但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都背叛過我們。也不能完全的怪他們背信棄義,只能說我們沒抓住他們的弱點。巴鐵就不同,我們會長期擁有共同的敵人,以及雙方經歷了長期的考驗,我們是一夥的,並且很長時間內肯定還是一夥的。”

馮嬌笑道:“對。”

巴國從印國分開是因為宗教,放眼全世界、人類史,宗教信仰都不是太正確的東西,如果誰說“中國人肆無忌憚是因為沒有宗教信仰”,這是戰忽,或是被人戰忽成功了。

二戰後,美國為了對付中、蘇,曾經在亞洲建立過一個聯盟,這聯盟巴國加入過。但在加入的時候他們就很明確的和中國說,自己並沒有惡意,只是為了防禦印國。

巴對印都是小對大,隔一陣後,美國讓巴防蘇擴張,也就是一對二。

巴鐵:???

中國大饑荒的時候死了很多人,但在印、巴這些國家的饑荒面前,不算什麽,他們幾乎可以說是行走的骷髏了。所以,有時候別人做出一些決定,也可以理解。要學會先人一步看到未來,防止一些事情發生。

巴國獲得美國的武器,對印國是勝利的。隨後中、蘇關系惡化,蘇國支援印國武器,巴國面臨亡國風險。

在最關鍵的時刻,周總理帶著一群外交官和巴國的人見面,願意支援對方武器,因為兩國關系唇亡齒寒。

當時巴國人民簡直是移動的骷髏,中國也好不到哪去,科學家都能浮腫。但當時的中國學者看的是未來,所以當時中國說的內容大致是:“沒有錢不要緊,東西可以先給你們,不要錢,但我們得簽一個合同,堵外人的嘴。”

數十年過來了,中巴友誼牢不可破。

包括現在中國也還在給巴鐵修路,甚至給他們蓋學校,普及基礎教育。這不是做好事,而是大家利益綁定在一起。

石油從中東走海路是最簡單的,也最省錢,但……如果馬六甲收費很高呢?新加坡、馬來、印泥,都不是省油的燈。

所以要在巴鐵修一個港口瓜達爾港,然後修一條鐵路到中國薪姜,再從薪姜送到各地煉油廠。包括非洲的物資,將來很多也可能要走這條線,所以未來中國西部可能相當繁榮。有投資意向的,可以思考整條運輸線,買房或經商都是思路。

巴國人也想著瓜達爾港成為巴國的鵬城,他們也是樂意的。

那巴鐵建設是不是很穩呢?畢竟背靠著中國。

不是的,他們港口位置是毒粒意向很嚴重的地區,所以美國會用對付香江那一套來對付他們。

巴國一邊是曾經的蘇國諸國,一邊是印國,不然就是美國小弟,很多時候他們身不由己。為了自保,他們暫時選擇了妥協,把港口收益以租賃形式交給新加坡,時間年限是40年。

說明什麽?這一代的巴國人基本放棄了中東諸國的石油利益,以及大部分的非洲利益。他們把未來賭在了下一代,以及中國盟友身上。

唐覺曉說:“你說我拉著一批人,去巴國投資兒童服裝廠怎麽樣?”

馮嬌笑道:“你還會這個?”

“只說投資的話,我想我可以。”

一帶一路對中國的好處是什麽?可不僅僅是經濟、政治這麽簡單。只要大量的修路,把陸地上這一片國家全打通了,中國的輻射將會覆蓋許多國家,這代表了“陸權”重新建立。

陸權、海權、空權,這三大建設大概得花個百來年的,所以唐覺曉對國運持續看漲。

但內外的敵人,可能超乎一般人想象的多,有些非常強。甚至有些現在是朋友,將來未必不會是敵人。

無產階級基本都愛國,因為他們離不開中國,所以必然愛國,渴望國家強大。

有產者大多數良心值得懷疑,畢竟他們有些人資產來路不幹凈。這些人最喜歡幹的事就是賺走無產階級的錢,到歐美發達國家花銷,為歐美發達國家做建設。而歐美也必然會想辦法讓他們把錢轉走,常用方法是戰忽。

所以必須限制有產者留在國內,把他們的錢想辦法弄到國內下棋人的手裏,這些錢就是“棋子”。

中、美的棋子數量並非等同的,也不是一人下完了換另一人下,也就是說,破局的關鍵依然是“基建狂魔”這只猛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