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6章 投資人

一個真正賺錢的項目,是不需要去太認真的遊說人們投資的,會有從事風投的人主動聯系上門。

一個看著賺錢的點子,正在轉換成正在進行的項目,暫時沒辦法找到同類型人才去做,再說這麽直白的山寨也犯法,以後哪裏有人還會去鉆研點子?

於是,法律就會保護這些創始人。

擁有大量資金的財團或是個人,甚至是國家銀行本身,會根據法律對點子的擁有人進行投資。

這就是有人說唐覺曉準備有錢了的原因!

美國灣區的IT企業有一個潛規則,做大了之後上市,會按照行規給員工發工資,同時會發大概三分之一工資的股票,作為獎勵,同時……

員工拿到了股票,總會想著讓股票增值吧?就會更加賣力的幹活,甚至是自己也去購買自己公司的股份。

正因為美國人這種投資習慣,使得“美國股市”和“中國樓市”一樣,各種價位居高不下,除非遇到金融海嘯,不然穩得很。

在公司上市之前,不需要考慮給股份,給錢就行。

在出現“可以快速擴張”,但公司擁有人卻“明顯沒錢”的時候,會有第一個投資人出現。

一般的點子在第一輪接受投資時,大概會獲得20萬美金至200萬美金的資金,對方會要走10%左右的股份。

畢竟是試水,投資人是在投資,不是在送錢,如果給多了對方直接爛尾怎麽辦?

當然第一輪接受投資,也有投資方想多要一些,比如20%甚至更高……

那就是真的成了幫對方打工了,在四五輪投資完成後,上市的時候,很可能創辦人完全失去了對公司的控制,然後大頭也不是他們拿,那誰願意呢?

餓了麽中國第一次接受投資,對外稱“獲得數百萬美元投資”,準確數字是多少不清楚……

第二次也是差不多……

到後面才幾千萬美金、十幾億美金的嚇人。

唐覺曉給自己產品的定位是,目前400萬美元,他願意讓出產品10%。如果覺得這個價位太高,拖個幾個月,唐覺曉自己又擴大了,那就不是這個價碼了。

他的注冊資金只有200萬美金,只夠他玩四個月,家裏給的支持也不會太多。

原本他是很急的,但現在,他已經開始回血了,那就反客為主,錢還是會接收,畢竟這是滾雪球的方式,但他要占上風。

第一個來找唐覺曉的是KPCB,這是美國成立了接近100年的老牌公司,二戰前就有了。

這公司財力雄厚,專門投資名校項目,唐覺曉這種超級學霸,一進入大學,立刻就是他們名單上的重點觀察對象。

公司法務兼唐覺曉私人律師、經紀人等等七七八八身份的李正賢,接到對方邀請,然後第一時間就告訴唐覺曉。

對方效率很高,第二天晚上就在斯坦福附近的餐廳,和唐覺曉談判了。

結果談判非常不順利……

對方判斷:“你這款點餐軟件,主要是針對那些從事電腦工作的人,但這世界上從事電腦工作的又有多少人?一天三餐也只有午餐可以用到它。說句實話,唐先生,你對你的產品估值可能太高了。”

150萬美金換10%,這特麽在逗我?

全部產品和點子,再加上短期潛力,在他看來就值1500萬?

這談判當然崩了,唐覺曉認定這是個最終至少百億美金的市場。

李正賢是一個標準的冷漠臉帥哥,唐覺曉問他是不是整過容,他堅稱沒有。

這冷漠臉陪同唐覺曉,雙方加起來6人在談判,唐覺曉這邊四個對方兩個。他的表情不再冷漠,從一開始的認真思考,到後來驚奇唐覺曉的自我判斷,然後一臉震驚的看著談崩。

“媽的,這到底哪不對勁,我和對方想法差距這麽大?我們之間必然有一方是傻逼,那個人總不能是我吧?”

談判小組裏的托尼、伊萬、李正賢都是表示無語,他們看唐覺曉的眼神……

第二個有投資意向的,是美國風投集團排行第四位的IDG,全稱美國國際數據集團。

這投資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針對信息、出版、會展這方面的風投集團。他們在全世界超過80個國家有辦事處,擁有超過1萬多名高級研究人員和編輯人員。

除了專門投資學校的風投集團盯上了唐覺曉,專門盯著信息這一塊的,也找上了他……

結果又談崩了。

唐覺曉這次想不通了,兩次談判讓他得出結論“美國第一的風投集團,裏邊的人都是廢物”,以及“全球第一的信息相關風投集團,裏邊的人是傻逼”……

這兩個結論顯然不可能正確啊!

但為什麽唐覺曉會得出那個結論?

他認真思考,忽然發現……

又是時代的局限性!

因為技術上的限制,以及成本的控制力還不足,現在的手機功能很弱,有點好功能就很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