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完成了使命的“教學樓”(第2/3頁)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災難讓人空前團結,災難讓人重新體悟生存的意義,災難的洗禮讓人變得和過去不一樣,人們在毀滅中重生,人們在拯救中重生,人們在逝者的奠基上重生。

同時,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木溪縣。

這不僅僅是國家層面的,許多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是慷慨解囊,捐錢的,捐物的,絡繹不絕。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或許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或許個人的幫助杯水車薪,但是,當所有心連在一起就是愛的堤壩,所有的手牽在一起就是一座情的長城,偉大的民族不會向任何困難低頭。

而整個國家就像一台巨型機器,齒輪滾滾,風馳電掣的軍機軍車,不眠不休,通宵達旦。

這次救援隊的隊長叫齊磊,在負責救災的時候,他接到了屬下的一個匯報。

在木溪縣地震帶,所有許多建築已經化為一片廢墟,但竟然還有三棟建築沒有倒塌。

“齊隊,那三棟建築據說是剛竣工不久的學校,裏面有不少人,小孩,成年人,都躲在那邊。”

齊磊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因為這個看似比較偏遠的貧困地區,竟然有建築可以抵禦高達8級的地震。

“確定不會有錯?這三棟建築竟然能夠在這場大地震當中存活下來?”齊磊又確認了一遍。

“是的,不過……”救援隊的隊員略作停頓繼續說,“情況也不樂觀。那邊的三棟教學樓,其實已經出現了一些不小的裂縫,估計只能再堅持一段時間。”

“能夠堅持多久?”

“說不準,如果沒有余震的話,應該十來天,半個月;如果有余震的話,可能一觸即潰了。”

“救人要緊,馬上轉移那些人!”

齊磊很快給出了決定。

已經活下來的人,絕不能讓他們再陷入危機當中。

幸運的是,在之後求援的時候,雖然時有余震發生,但級數都不大,那幾棟教學樓看上去岌岌可危,就依舊屹立不倒,而救援工作順利進行著。

差不多在地震發生五天之後,救援隊和媒體進入到震區內所有縣鎮鄉,越來越多的災區圖文報道出現在網絡上。

其中有一則來自央視的報道,十分受人關注:就在今天早上,在木溪縣殘存的三棟教學樓全部轟然倒塌,但幸運的是,躲在教學樓裏的受災人員在昨天晚上已經全部安全離開。

這三棟教學樓似乎約好了一樣,在完成這次偉大壯舉任務之後,便紛紛化為了廢墟,但它們的豐功偉績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裏。

這幾日以來,它們抵禦了第一次強震,以及後續的余震,堅強地屹立在這片廢墟當中,為災區的人民提供了彌足珍貴的避難場所,救下了3000余人。

我們必須說明一點,為什麽這三座教學樓能夠在地震當中堅持這麽久。

因為在一年之前,悠悠集團展開了“慈善一周行”的活動,地域覆蓋了雲貴川三省的貧窮地方。

蒼天有眼,木溪縣正好在這個範圍之內,而這幾棟由悠悠集團捐贈的教學樓在這次地震當中立下了一場大功。

文章末尾,小編用略帶調侃的語氣說,這三棟教學樓剛竣工沒多久,然後在地震當中堅持了5天,便轟然倒塌。它們來到這世上的任務似乎只有一點,就是為了在這次突如其來的災難當中,庇護那些受災的災區群眾。

最後還給了柳雲一個基調:華夏夢的代表,當今的時代驕子。

很快,悠悠還有柳雲都被推到了風口浪尖當中。

從巴黎火炬傳遞,再到這一次的地震,柳雲的個人名望已經被推向了最高峰。

同一座城市,同樣是教學樓,有的樓垮塌成了廢墟,裏面埋著幾百個年輕的生命,子弟兵在廢墟上夜以繼日地挖掘救援,悲慟的家長在廢墟前傷心欲絕;有的樓雖然最後也倒了,但至少已經護佑了樓裏的學生和其余人群安然無恙。

這是多麽大的功績啊!

同為互聯網行業,不少業內人士已經在心裏感嘆,這次悠悠可算在全國甚至全世界媒體前露臉了。

柳雲那小子的戰略眼光很準就算了,可運氣怎麽也這麽好。

華夏這麽大,他隨便選一片地方,捐贈幾個教學樓,竟然救了這麽多人,立下了大功。

可他們並沒有思考過,悠悠是花著真金白銀,去展開一場覆蓋了三省的慈善活動,才有了這樣的結果。

在滬市某處的別墅裏,有個平頭男子憤怒地敲打著桌子:是我,是我成就了柳雲那小子。如果沒有那場車禍的話,那小子也不會來這一出,拿慈善當擋箭牌!

……

寧江,悠悠大廈。

在央視放出這則新聞不久之後,柳雲便召開了中高層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