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總會有機會

儀式結束後自然是啟程前往九龍地區的幾個木屋區贈送藥物,路線是宋天耀和安吉·佩莉絲早就安排好的,從中環用貨車載著藥物,搭客貨兩用的渡輪先過海到達九龍碼頭,第一站是戰後英國人在九龍地區做慈善的必選之地,九龍塘老人院。

何明光,葛慕蓮,石智益這三位也沒有等儀式結束就先行告退,而是一起過海抵達了九龍塘老人院,等第一站九龍塘老人院這裏的捐贈結束後再離開。

九龍塘老人院,聽名字似乎和那些新界鄉下清茶淡飯,兩餐一宿的自費養老院沒有區別,但是實際上,這裏是整個香港唯一一家殖民政府建立的免費性質老人院,香港殖民政府用納稅人血汗錢在九龍塘修建了占地數十畝,設備現代化的花園式洋房老人院,擁有小型醫院,餐廳,花園,每位入住者都能獨自擁有一間設備齊全,二十四小時供電,配備收音機的大型套房,除了一日三餐,還會額外供應下午茶點及宵夜,每個入住者都有一名管家和三名專職菲律賓女傭負責陪護,房間打掃,衣服洗熨,食物烹煮,住客起居,各司其職。最主要的是,入住這裏的住客,對享受到的任何服務,都不需要支付哪怕一分錢,全部由香港殖民政府來買單。

這處老人院建立之後,英國政府特意讓BBC的記者來香港報道過,寫就報道來向世界展示英國對海外殖民地的社會福利如何優秀,西方幾個國家也都在各自媒體上贊揚英國,很多英國本土公民看到香港這間老人院也都贊嘆,簡直比他們在英國這些有兒女照顧的老人的生活還要優渥。

事實上,除了建成讓BBC過來拍照片時,香港殖民政府找了些中國老人進來擺擺樣子演戲,等記者一走,那些中國老人就被帶離老人院,由各個在政府任職的中國職員把自己父母領回家,全部都是假的。

這間老人院,的確像香港殖民政府宣布的那樣,入住者不需要花一分錢,但是前提是,這間老人院只接受外國無依老人,本港納稅華人免開尊口。

所以這間用中國人出錢建起來的老人院裏,如今住著三十多個英國老人,十幾個美國老人,白俄人,荷蘭人,葡萄牙人甚至有兩個是印度人,但是就是沒有一個中國老人。

而就在老人院外不足千米,就是九龍區筆架山木屋區,很多人戰亂中沒了親人,自己賣光了勞力,只剩一把年紀,只能龜縮在木屋區裏等死,連一個生養死葬的小小願望都不可實現,不足千米距離,卻是一世都難躍過的天塹。

看著葛慕蓮,何明光,石智益,安吉·佩莉絲,貝斯夫人乃至褚孝信等人帶著親切的笑容在閃光燈的閃爍中走進九龍塘老人院時,走在最後的宋天耀不知為什麽,望著這處老人院富麗堂皇的正門,忽然想起了孤伶伶守著龍津義學的祖父,想起了義學正門處,那副雖歷百年風刀霜劍,卻不改書劍鋒芒的楹聯:

盡洗蠻煙蜑雨,平分蘇海韓潮。

他在邁進老人院之前,扭過頭望了一眼不遠處的筆架山,用連身邊師爺輝都聽不見的聲音說了一句:“總會有機會。”

再回首,已經又是那個滿臉帶笑,人群中毫不起眼的利康商貿公司秘書,宋天耀。

……

灣仔太和街,足有二三百個街坊婦女圍在宋天耀一家居住的唐樓下,人數之多,把街道都已經堵的水泄不通,一些喜歡看熱鬧的貨車司機或者沒有客人的黃包車夫也都停下來,朝人群裏擠去,想要看看到底出了什麽事。

“珍嫂!到底是不是真的?”

“你家新搬來,不是不信你,珍嫂,你不如拿錢出來給大家看下!”

“我家現在就有三個人!是不是三十塊!”

“算我一個!珍嫂!”

趙美珍站在樓下,雙手叉腰,冷臉看著圍在自己四周的這些街坊婦女,沉默運氣,等這些聲音稍稍出現低落瞬間,迅速開口:

“閉嘴!一個個三八!再敢開口我就把好處便宜隔壁街的街坊!”

她在九龍嘉林邊道木屋區時,就是與十幾人對吵不落下風的厲害人物,舌戰經驗豐富,灣仔這些生活還算過得去的街坊婦女,論舌尖嘴利,比起木屋區的女人來差了太多,此時她把握時機一開口,就讓這些女人頓時落了下方,大部分人都閉上了嘴巴!

看到這些女人因為自己一嗓子就閉了嘴,趙美珍臉色更顯倨傲,一手叉腰,一手戟指:“冇見過市面!我再講一遍,下午四時,從我家樓下出發,徒步去太平山半山區鬼佬的別墅前獻花,有人帶隊,願意去的,付十元車資,獻花時哭出聲,落淚的,有人會記住,到時多給一袋醬油!只要一千人!別想占老娘便宜,動些先付錢或者多報人頭的念頭,你去工廠做工,也要做完才付賬!前幾日有人吃過師爺輝派去的藥糖,話俾你們聽,那就是鬼佬免費送你們的!肚子裏蟲都排出去,去對鬼佬道聲謝也是應該的,又有錢拿。不過話說在前,不準隨便提起你們是收了錢嘅,全部是自願!懂了咩!如果有鬼佬問起,也不要說自己是住在太和街,可以是九龍城,油麻地,旺角,銅鑼灣,總之,不能全部是一個地方!如果有人搞砸這件事,差佬上門拉人唔好怪我!嘴都緊一點,不要比街上那幾個勾男人的三味雞腰帶仲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