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他叫宋天耀

位於中環偏西的摩羅街原本是一條街,但是卻被樂古道從中間劃開,分割成了兩條街,變成了摩羅上街和摩羅下街,雖然地圖上或者政府的市政規劃圖紙上會標注這是兩條街道,但是如果行人走在這兩條街上,是絕對不會感覺到任何差別。

這條街原來的本名已經沒人記得,摩羅街是大家約定俗成的名字,摩羅,是本地人對頭纏厚重布巾、信仰錫克教的印度人或者巴勒斯坦人的俗稱,印度之前還沒獨立時,很多印度人來香港謀生,除了一小部分販賣南亞香料或者咖啡的印度商人之外,大多數印度人在香港是當兵,做警察,做看更保安員,海員以及開設印度小食店等等維持生計,在香港只能算是中下階層,這些在香港中下層討生活的印度人,當年就聚居在摩羅街,如果香港人早上從這條街走過,就能看到滿街都是頭纏毛巾的白衣錫克教徒,所以被稱為摩羅街。

印度1947年分裂獨立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之後,在香港的很多印度人或者返回了印度故鄉,或者與本地女人結婚生子,遷出了摩羅街,如今摩羅街上真正的印度人只剩下三十多戶,剩下的房屋店鋪,都由從內地因為逃避內戰戰火而來的小本生意人盤兌下來,最開始是幾家經營顏料紙張筆墨兼賣舊畫的商鋪,後來又有毛筆,鐘表,古董,家具,舊貨等等商家搬來,到現在,已經成了香港一處古玩市場,而最初經營印度小食店的印度人店鋪看到中國人賣古董舊貨,也幹脆的把食品店改成了舊貨店,讓親人從印度收些看起來稀罕的舊古董雜物,擺出來售賣。

“怎麽樣?感覺不錯吧?”從一家臨街店鋪裏逛了逛再出來之後,宋天耀對手裏小心翼翼捧著一個被認定為英國喬治王時期銀質洛可可風格墨水瓶的安吉·佩莉絲問道。

安吉·佩莉絲把這個墨水瓶小心翼翼的裝入自己手袋內:“這裏簡直是個巨大的寶藏,這種銀質墨水瓶在那時可是貴族才擁有的,而這家店鋪的印度老板只收了我四百港幣,雖然它的確有些破損,但是用來收藏完全沒有問題。”

“四百塊港幣能兌換很多白銀了,小姐。英國高官們可沒興趣來印度人和中國人開的舊貨市場,他們更喜歡去你說的先施百貨,但是看到你現在的表情,我覺得他們應該也會喜歡這裏的禮物。”宋天耀開口說道。

他和安吉·佩莉絲來摩羅街之後,對中國人開的店鋪完全沒有興趣,直接進了那些印度人開的舊貨店,從英國東印度公司進入印度開始算起,英國已經殖民統治印度大陸兩百多年,兩百多年的英國人殖民統治,能讓這些印度人在自己家鄉收集到很多英國安妮女王,喬治王和維多利亞時期的銀器或者其它古董。

剛進了第一家店,安吉·佩莉絲就選中了一盒封藏完好,來自倫敦的敦寧伯爵茶,她已經很久沒能聞到正宗的倫敦茶香,雖然如今吃住都在英式酒店,並不缺英式下午茶,但是敦寧這種在倫敦只有一家店,大部分藏品還要供應皇室和貴族的伯爵茶,還遠不是在香港這種遠東城市就隨意能買到的。

逛到第三家店,就又入手了此時在她手袋裏的那個所謂喬治王時期的純銀墨水瓶。

看安吉·佩莉絲的模樣,似乎不把宋天耀給她的那點錢都花光,她是無法走出這條街的,果然,哪怕是個再淑女的女人,在購物這項天性面前都是狂熱的。

在某家印度舊貨店,宋天耀挑中了一個桃花心木嵌銀制羅曼圖騰,底座下還陰刻著福克斯·劉易斯標識的雪茄保濕盒,把表面覆蓋的灰塵抹去,打開盒蓋,除了厚重精致的木制盒身,盒內還配有一支專門用來測量盒內濕度的濕度計。

他不知道這個雪茄保濕盒在1951年的倫敦會賣到多少錢,但是上一世去倫敦購物,在號稱兩百年歷史的福克斯·劉易斯雪茄老店,他看到過類似的雪茄保濕盒,報價兩千英鎊。

不知道對方口味的情況下,送第一次見面的英國男人雪茄是有些不禮貌的一件事,但是第一次見面送個古老雪茄品牌的雪茄保濕盒,勉強能算不俗,也還實用。

而且對面的印度店主正朝他張著十個手指,用半生不熟的粵語不停的重復:“一百,一百港幣,那些圖案是銀做的。”

這讓宋天耀對這位阿三店主印象大好,本來想買完就走,現在則為了店主的廉價銷售停下來,繼續朝咖喱味濃郁的店內多走了幾步繼續打量那些舊物,又選中了一套英國老式插花工具,當成那位石夫人的見面禮。

最後在阿三店主的笑容中,宋天耀拖著不願意離開的安吉·佩莉絲艱難的走出摩羅街:“鬼妹,你是一個淑女律師,不是一條看到財寶就要搶到手中的人形母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