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出口大戶的難題(第2/2頁)

好歹那個數據,至少超過百億美元。

“一平,這樣的勢頭,能持續嗎?”高官關心的問。

“完全沒有任何問題。”馮一平肯定的說。

“鞋類的出口,因為看起來我們遇不到太強有力的挑戰,這方面在接下來幾年,一定會保持持續高速增長。”

“在服裝方面,我們研發的無毒無化學品的有機嬰幼兒服裝,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已經打開了知名度,未來的出口額,也將實現大幅上漲。”

“我們目前正在通過全球有機紡織品標準,也即GOTS的認證。”

“未來,我們將前頭國內的有關協會,成立我們國家自己的標準。”

GOTS的第一個版本,於上月正式頒布和實施。

在這方面,因為原來不熟悉的緣故,馮一平他們沒能參與進去,這個標準的主要制定國,依然是歐美和日本。

馮一平他們知悉這個情況的時候,相關的工作,已經進入尾聲,沒能爭取到成為標準起草者的資格。

這是他今年唯一感到遺憾的一件事。

“看來鞋類和服裝,將成為我們省未來出口的一張新名片了。”書記說。

“實際上,我們正有意把機電產品的一些訂單,也逐漸轉到省內生產。”馮一平說。

“哦,難道你的神奇工坊,打算在省內考察代工廠家,這可是個好消息。”高官馬上說。

這說明他對馮一平公司的情況,確實不是一般的了解。

馮一平的公司,在機電產品出口方面,一直是由神奇工坊領銜。

“我們是有這個想法,不知道各位領導有沒有注意到,就在上半年,神奇工坊,和我們在大學城成立的創業園,已經聯合設計了好幾款產品。”

“我的意見是,如果可以,盡量把這幾款產品在省內生產,神奇工坊的其它產品,我也持這個觀點,只要省內公司,能滿足我們的要求,同時,綜合成本和沿海城市代工廠的成本接近,我也希望,能盡量放在省內生產。”

他這麽考慮,自然不止是出於情感上的,主要還是基於商業上的一些原因。

沿海的那些代工廠,不可能只為他們一家代工,實際上,這就等同於為競爭對手提供了便利,他們可以相對輕松的了解的神奇工坊的產品,包括制造工藝。

但如果放在省內,從模具開始,所有的生產環節,保密性相對會更高一些。

目前這個時候,沒有多少公司,會選擇讓內陸的公司來為他們代工。

另一個理由,自然也是出於長遠的考慮。

未來隨著低價和人工工資的增長,沿海在制造業方面的優勢,會逐年下降,相關的制造業,肯定會向內陸地區轉移,嘉盛何不利用自己的優勢,在這一方面也搶先一步呢。

“按照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制造業逐漸向內陸轉移,這會是一個大趨勢,我們也希望在這方面,為省裏探探路。”

書記看了眼高官,“這又是一個可以研究的新課題。”

高官點點頭,“那麽一平,你要和我們談的問題,是關於出口嗎?”

“是的。”馮一平說。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省城的港口,在相關問題的處理方面,主要是在報關以及納稅方面的效率,和沿海港口,還是有一定差距。”

這是他們目前經常性遇到的一個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因為無論如何,在省城港口報關檢驗以後,到外地海關,還必須檢驗一次,這中間,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所以我們在很多時候,不得不選擇通過運費更高的鐵路,直接運到外地海關,而不是從省城港口,通過水運抵達。”

“考慮到我們的出口逐年增加的趨勢,我想,省裏在這方面,能不能和兄弟單位協調,盡量簡化相關的流程和手續。”

“經過長江,運送到外省港口出關,如果時間能縮短到現在的一半,我們很樂意在省城報關出口。”

“你有沒有測算過,如果能達到你的要求,不算時間成本,在運費上,你們能節省多少?”高官拿起筆來準備做記錄。

“我們已經測算過,每噸至少節省運費200到300元。”馮一平說。

“這不是一個小數目。”高官點頭。

“這個問題,不簡單,”他低頭想了一會,“但是,必須得做。”

“從全省的角度考慮,也必須解決。”書記也表態。

這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