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棘手

因為重生的關系,可以說,沒有人比馮一平更清楚網絡的威力。

當然,現在看來,老王總他們對此的認識也很深刻,這其實也不奇怪,到了老王總這個高度,自然看得比普通人會更遠一些,所以才會想到利用網絡的這一特點,無師自通的雇用水軍來抹黑馮一平——雖然這會還並沒有水軍這個概念。

所以從一定角度上說,犯法的,總是懂法的。

其實,稍微敏感些的人,現在也能明白網絡的威力,而這,又離不開03年。

因為非典的原因,讓我們更依賴網絡,越來越多的網民能夠通過論壇發帖、新聞跟貼、博客發文、網上簽名等多種方式,在網上迅速形成輿論,眾多的國內外重大事件、案件發生時,均可以發現民意在網上的洶湧表達。

甚至連國家領導人,也選擇通過網絡和民眾交流,網絡對現實政治和社會生活的影響,已達到空前活躍的地步。

因此03年,不但是國內的以門戶網站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扭虧為盈的一年,還可以被稱作“網絡輿論元年”。

那一年發生的許多事,都因為網民的參與,發生了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改變。

03年的“劉湧改判案”,直接激起了廣大網民對司法公正和國內司法精英的質疑。

一個一審已經判決死刑的黑社會老大,因為辯護律師的請到了國內十四位頂尖的“法學精英”,在釣魚台國賓館開了個會,出具了一份“專家意見論證書”,從而讓法院在二審時,居然由死刑改為死緩。

但諷刺的是,劉湧的一位手下,卻依然被判死刑。

那時二審結果一出,各界頓時一片嘩然,不論相關法院如何解釋,一個犯罪事實清楚的黑社會老大,居然能通過這樣的手段免於死刑,這無疑挑戰了公眾的認知。

後來,網絡上爆發的各種形式的聲討與爭論,讓最高法罕見的提審該案,劉湧再一次被判死刑,而且是不能上訴的死刑。

這是人們通過網絡做到的一件大事。

而更知名的,則是另一件事。

那一年,在北方的劉湧改判之前,在南方,一個叫孫志剛的普通年輕人,在3月17日晚,被警察以“三無人員”(即無身份證、無暫居證、無用工證明的外來人員)為由押送收容站,後在收容站遭到工作人員及其他收容人員的野蠻毆打,於3月20日死亡。

經媒體披露後,該事件迅速引爆了網絡,當時的網絡言論,並不限於為孫志剛伸冤,而是紛紛指向整個國家體制。

在民意的壓力下,有關方面迅速查處了相關責任人,並於6月22日以國務院令的形式公布了《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國務院發布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同時廢止。

網絡輿論不僅對孫志剛之死因進行了追問,而且對收容遣送制度進行了大討論,導致政府在3個月時間內,迅速廢除一部法規,同時還制定了一部法規——這是前所未有的。

放在平時,不管是廢除一部法規,還是制定一部法規,別說3個月,就是三年也不一定能夠完成。

我們甚至可以說,包括後來所有的網絡事件,都沒有這一次的意義來得重大。

而這樣意義重大的事,就是大家通過網絡發聲而促成的——大家甚至都不是用自己的真實姓名發聲。

在03年,網絡不僅對國內的事情產生了影響,甚至還影響到了我們和一些國家的關系。

那一年,因為國內民間組織發起的首次登釣魚島宣示主權的活動,遭到日方阻止;因為在9月18號,“國恥日”的這一天,來自日本的遊客集體赴國內某市買春;因為侵華日軍遺留的毒氣彈泄露,對民眾造成了傷害……網絡上的反日情緒到達高潮,甚至還有民眾上街抗議……

馮一平預計,應該是老王身邊的一位幕僚式的工作人員,在總結了相關的事項後,提出了這個意見——老王的秘書,楊主任,得意的笑。

而這次針對自己的抹黑,在網絡上同樣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在這樣的形勢面前,期望廣大網友能夠不受那些負面言論的影響,能夠獨立思考和判斷,那無疑是一種奢望。

而他擔心的,正如鄭佳怡所分析的一樣,如果僅僅只是澄清這些抹黑的言論,那他最終即使成功,那也是一種失敗。

因為他的聲譽,嘉盛的品牌,都受到了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

最好的辦法,是把這次危機,轉化為一個機會,利用當前大家普遍的關注,不但能澄清相關的抹黑,還能更進一步的提高自己和嘉盛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

這就實打實的要求他要技高一籌。

但是,對如何能做到這一點,他現在完全沒有任何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