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雨欲來(第2/2頁)

坦白說,老顧做得真不錯,如果假以時日,說不定真能成為一代大亨。

坦白說,老顧被人挑釁之後的反應,也不算錯,也算是他的習慣或者說是本能反應。

他這樣的應對,放到國外,那可以說是教科書式的,但一個人對你構成了毀謗,對你的聲譽和財產造成了不利的影響,通過法院一一舉證,真的是再正確不過。

只是,在國外工作和生活了多年,在國外發家的老顧,把歐美國家的那一套想當然的搬到國內,真的是一大失策。

他沒有考慮到我們的國情,話說,如果什麽都能通過法律解決,有太多的大事,比商業還重要的大事,就壓根就不會發生。

他是太小看了輿論在國內的語境中的作用。

怎麽說呢,應該是最近的這兩年走得太順,就難免有些驕狂,沒有把一個小學者放在眼裏。

其實,格林柯爾系同樣可以說也是學者的當家人老顧,應該就沒有多花心思想這件事。

他如果朝深處想一想,馬上就會發現一件事,一個經濟學教授,把自己關於經濟上的思考,首先不是放在經濟學圈子內討論,而是放到社會上討論,那他的目的,很明顯就不是學術,而是名,更進一步的說,是名之後的利。

他的這種應對,恰好正對那位的下懷。

馮一平不知道他的訴訟最後結果如何,多半應該是不了了之,因為他記得這位老顧,不久就會被鋃鐺入獄,起因正是今天的這場爭論。

這場被稱為“狼顧之爭”的爭論,是去年轟轟烈烈的原罪論,在今年兩會私產保護入憲,不得不消停下來之後,又一個全民關心的熱點。

而且還不止如此,這場爭論,也是因為格林柯爾系總是選擇一些國有知名品牌,在它發展陷入困境時低價並購,引發了有感於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民眾,對國有資產流失的憤怒。

隨著爭論話題的縱深發展,國有企業改革的大論戰,又演化成為關於改革方向、路徑的大爭論,後來遂成為“改革第三次大爭論”。

並由對個別企業家的評論,蔓延到對整個企業家群體的評論,認為民營企業的發展過程,就是盜竊國有資產的過程。

因為總設計師他老人家已經先去,國內沒有他那樣定鼎的人物,有威望出面解決這場爭端,所以這場爭論最後的結果,又是一次開倒車,國進民退,又一次成為了主流。

而後來,我們都知道,主流是國退民進,這樣看似跟普通民眾不相幹的事,其實,影響甚大。

馮一平現在很慶幸,自己當初定下來的那幾個堅持,無疑非常正確,如果涉足了國企改制,如果介入了德隆系事件,想必以他的影響力,無論如何逃不開這場風波。

如果被人因勢利導一把,估計連自己都很難脫身,在民粹面前,個人太渺小。

得益於當初的堅持,現在的他,才能置身事外。

只是,看著矽谷這邊日新月異的發展,他的心真的靜不下來,這麽多年了,為什麽還老譜不斷襲用,花樣一再翻新?

安靜的夜裏,他聽到屋外的樹,發出簌簌的響聲,又起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