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兩張護身符和一輛車(第2/2頁)

“小馮同學,我要批評你啊,你確實應該早就來找我,好嘛,不聲不響的,省內就出了一個旗下資產上百億的商業奇才,而我這個一省之長,還是從新聞上了解到的。”

“也是一直想向省長您匯報,只是又怕打擾您工作,這是我的不對。”馮一平非常認真的說。

金翎在心裏暗暗吐槽,她清楚,馮一平從來就沒這樣想過,如果可能,怕是他壓根不願意跟領導打交道。

分工不同,兩位領導關注的重點也不同,省長一上來就問,“在美國上市,和在國內上市,有什麽不同?有哪些經驗,是可以向省內的同行傳授的?”

他們這樣的內陸省份,融資難,是始終難以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經驗不好說,心得是有一點,納斯達克最看重的是企業的成長性和質量,並不像紐交所一樣對規模有很高的要求,比較適合發展的不錯的公司。”

他轉換了一下話題,沒有跟國內的股市比,國內的股市,一定程度上,跟國內大學有點類似,有指標的限制,入場很難,但只要成功入場,那就很舒服。

“在省內投資了這麽多項目,你覺得有哪些方面的工作,是政府部門急需改進和提高的?”

太多!當然,馮一平只是撿了有些政府部門自己也在提的問題來說,“希望能加快審批進度,另外,非常期望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完善,希望省內更多的地方,能通上高速。”

“我們都在努力,也知道你選在家鄉投資工業園,在那樣不具備交通和地理優勢的地方投資,物流成本會上升很多,這也是我們很欣賞你的一點,國家號召大家投資西部,而我們省內,有不少地方,還和西部一樣落後,你們嘉盛,可以說是走在了前頭。”

“能夠為鄉親做點事,是我一直追求的。”

“一個企業家的選擇,能夠表現出他的心懷,而一個企業家的心懷,決定了這個企業將來能走多遠,我們都很看好嘉盛這樣的企業。”

“不過,”楊省長話鋒一轉,“最近,嘉盛可是在其它省份和國外都投資了不少大項目,在省內,你們有什麽新的規劃嗎?”

“其實我們在省內,每年都有增資,因為不像是在其它地方那樣,集中一次性投資,所以好像看上去不多,其實,省內,始終是我們投資最多的地域。”

這個必須要說清楚,即使現在在其它地方投資很多,馮一平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那些項目的收入,能反哺自己的家鄉。

“那就好,我們鼓勵省內的企業走出去,也希望更多的商家能走進來,一平同學,我知道你和美國工商界的關系不錯,希望你能多宣傳我們省。”

“這也是我一直在做的事。”

“以後有需要支持的時候,可以直接找我,也希望你能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們的省的經濟建設工作,這也是必須和應該的吧,你看看,金副省長都支持給嘉盛一個那麽優秀的女兒,你說對吧!”

“一定,謝謝省長,謝謝金副省長,謝謝各位領導。”

來一趟,好像也不錯,拿到了兩張護身符,馮一平看了看口袋裏的那十幾張名片,特別是上面的那兩張,有點小開心。

同樣來參會的劉繼忠就不太開心,會前的這個一個半小時,省領導接見的幾撥人裏,沒有他的份。

“那個,就是馮一平。”陪他前來的沈雪看著剛剛走進禮堂,被一群人圍著交換名片馮一平說。

這也是劉繼忠第一次見到馮一平真人,“放心,笑到最後,才是笑得最好的。”

然而,在隨後的會議進程裏,劉繼忠又一次笑不出來。

十點半,省四套班子的領導,陪著外經貿部、全國工商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領導走進大禮堂,大會正式開始。

省委書記在致辭裏,兩次點到嘉盛,表揚嘉盛自力更生,紮根投資條件並不好的偏僻鄉村,致富一方的舉措。

表揚嘉盛又極富戰略眼光,以工業為基礎,同時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兩者齊頭並進,相輔相成。

“商場沒有邊界,商人卻有故鄉,希望大家不論是在省內生產經營,還是到省外、國外經略縱橫,都要記得家鄉,家鄉,始終是大家的根脈所系、精神所依,希望大家能像我們的有些企業一樣,以投資家鄉,建設桑梓為己任。”

這個有些企業,嘉盛肯定是在裏面的。

這樣的大會,最後一個項目,依然是表彰。

馮一平第一次在省內商界的同仁面前亮相,就略帶靦腆的輕松獲得了“年度商業人物”這個最具含金量的大獎,而且,不僅有證書和獎杯,省政府這次,還大氣的獎勵了他一輛2.8T的奧迪A6。

坐在靠中間的劉繼忠夫婦,看著在台上,舉著證書獎杯和車鑰匙的那個年輕人,哪還笑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