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這個同志開車穩

流體平面膜的A方案已被證明存在問題。

A方案的制定跟沈奇沒有任何關系,那時的他還在美國讀書。

現在不是推卸責任、吐槽抱怨的時候,沈奇也沒這個想法。

沈奇完全是本著解決實際問題的原則在開展工作。

目前有兩個方案。

第一,在A方案的基礎上進行優化,運用到的理論依據不變,只是做工程技術上的完善,可以理解為2.0版的A方案。推進這個方案的核心團隊為原班人馬。

第二,同樣是在A方案的基礎上進行優化,但運用到的理論依據有所不同。可以理解為A方案+B方案=C方案。最適合推進C方案的核心團隊,是沈奇他們中心的FASTER項目組。

沈奇更傾向於第二種選擇,他想讓他們中心的FASTER項目組加入“光點計劃”。

但沈奇不得不考慮一個與學術無關卻十分重要且敏感的問題。

FASTER項目組可以說是沈奇的嫡系部隊,如果他召喚嫡系部隊以新的思路解決了“光點計劃”中的技術難題,那麽別人會怎麽想?

假設韓院士沒有住院,“光點計劃”如期且順利的完成,那麽參與這項世紀工程的科學家、工程師們毫無疑問會得到國家的獎賞。

這個項目若圓滿完成,不知道會催生出多少新晉院士?應該不會少。

總而言之論功行賞,功勞越高的人獲得的獎勵一定越豐厚。

沈奇無所謂院士之類的頭銜,但他知道其他人在乎。

如果沈奇的嫡系部隊臨時加入並且立下了大功,那麽沈奇的燕大嫡系部隊理應分一塊蛋糕,而這塊蛋糕原先是別人的。

說具體點,負責A方案的研究團隊是遊總工的水木嫡系部隊,而韓院士同樣出身於水木大學。

C方案要是成功了,別人是否會議論:還是燕大的科研隊伍更強啊?

沈奇不禁想起了他的朋友馬院士。

眾所周知,通過馬院士等科學家的不懈努力,電磁彈射已在國產航母上實現。

大家同樣知道,馬院士團隊對於電磁彈射的研究停滯過一段時間。

這可要了老馬的命了,他天天打報告,要求恢復電磁彈射的研究。他甚至自籌經費續命,然而研究航母技術,老馬自籌的經費可謂杯水車薪。

為啥老馬的電磁彈射研究項目停滯了一段時間?

因為蒸汽彈射的研究不能停。

講道理,電磁彈射在可靠性、成本等各種指標上更加優秀。

蒸汽彈射的項目若是搞定了,至少會湧現兩位數的新晉院士,而研究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的不是一群人。

最終,馬院士的堅持得到了回應,國家恢復了馬院士團隊關於電磁彈射的研究,國產航母有了電磁彈射技術,中國海軍的整體作戰能力進一步加強。

沈奇開會時曾多次遇到馬院士,就在上個月,他倆還見過面,並且在國防、環保、教育、足球、音樂等話題上聊了一個多小時。

作為接替韓院士的“光點計劃”執行首席科學家,沈奇考慮問題比較全面,拉他的燕大嫡系部隊入坑、采取新思路解決問題之前,他覺得有必要征詢總設計師、總工程師、部委特派員、後勤總指揮等同事的意見。

出乎沈奇意料的是,包括遊總工在內,這幾位同事當場表態,他們的意見高度統一:“那就讓FASTER項目組立即加入‘光點計劃’,我們都同意按C方案推進。科學面前,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誰能真真正正的解決實際問題,誰就是國家的功臣。燕大也好,水木也罷,或是來自其他系統的研究員、工程師,在國家利益面前,我們只有一個身份——中國科研工作者。”

“OK。”沈奇尊重大家的意見,他深刻感受到這是一支使命感極其的科研隊伍。

同事們說的很對,國家利益面前,我們只有一個身份——中國科研工作者。

倒是我沈奇小家子氣了。

沈奇笑了笑,成為執行首席科學家之後,他的建議沒有一條遭到反對。

同事們尊敬且信任沈奇,這讓沈奇感動。

伴隨尊敬與信任的是壓力。

別人越尊重沈奇、信任沈奇,他所承受的壓力當然越大。

化壓力為動力吧。

沈奇開完早會後離開了“光點計劃”首都指揮中心,為他開車的司機是一名軍人。

雖然L4甚至L5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成熟,但在首都絕大多數地段行車,依舊需要使用手動駕駛模式。所以國家給沈奇配置了一位新司機。

從指揮中心到燕大,沈奇自己開車需要十五分鐘左右。

軍人同志開車很穩,他開了半個小時還沒到燕大。

“武少尉,咱能稍微開快一點點嗎?”沈奇和這位軍人同志剛接觸不久,談不上知根知底,但他對軍人非常有好感,因為他爹和他嶽父都當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