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沒有可能

“我們普林斯頓團隊的研究課題是《霍奇猜想代數幾何方法》,核心思路如屏幕上顯示的這樣,將每個射影簇分解為不可約分支,並考慮仿射的零點集……”

“……舒爾茨教授剛才的報告非常精彩,但最精彩的部分,我認為應該是代數幾何+數學分析+拓撲學,先建立體系,再證明霍奇猜想屬於體系中的一種特例。”沈奇說到這裏停頓一會兒。

台下反響熱烈,先建體系再求證個案,是大師們一貫的做法。

著名的案例包括佩雷爾曼證明龐加萊猜想,懷爾斯證明費馬大定理。

佩雷爾曼先證明瑟斯頓幾何化猜想體系,再證明龐加萊猜想屬於體系中的一種特殊情況。

懷爾斯先建立橢圓曲線模型體系,再求證費馬大定理是其中一個特殊結果。

“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我們每一步都走的很艱苦,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我希望盡快分享我們的全部研究成果,並非今天,而是在不遠的將來。謝謝,我的報告完畢。”沈奇結束了十分鐘的報告,目的已達成,拋頭露面刷刷熱度,畢竟他很長一段時間未在國際數學舞台上公開發言了。

會後有記者采訪沈奇:“沈教授,你認為你的團隊,會先於舒爾茨教授的團隊完成霍奇猜想證明嗎?”

沈奇:“誰先誰後不是問題的關鍵,徹底解決問題才是關鍵,畢竟霍奇猜想困擾了我們幾十年,是時候給出正確答案了。”

記者:“有沒有可能在霍奇猜想這個問題上,與舒爾茨教授的團隊開展合作?”

與舒爾茨合作?喲呵,這位記者的思路廣。

這倒提醒沈奇了,是啊,合作,為什麽不能合作,我跟舒爾茨之間又沒有弑父殺母的不共戴天之仇,舒爾茨的那套方案還是蠻有想法的,兩支頂尖團隊的深入合作,必將無敵於天下。

“沒有可能。”沈奇搖頭道。

算了吧,還是別跟舒爾茨合作了,人人都無敵,天下豈不亂套了?

與此同時,另一撥記者在采訪舒爾茨:“舒爾茨教授,你有沒有可能與沈教授的團隊合作,聯合攻克霍奇猜想?”

舒爾茨不假思索的回答:“沒有可能。”

相關媒體報道了這次國際數學交流會的主要內容,普林斯頓的沈奇團隊,以及波恩大學的舒爾茨團隊,還有巴黎高師的維杜卡團隊,三支頂尖數學團隊均在向千禧難題霍奇猜想發起沖擊。

其中沈奇團隊、舒爾茨團隊的方案最受關注,雖然兩支團隊只給出了摘要版,卻足以引起國際數學界的高度重視。

沈奇和舒爾茨是數學界著名的刷獎狂人,兩人擁有的數學獎項超過20個,年齡加起來不到60歲,這是非常驚人的數據。

兩位刷獎狂人均表示,不會與對方在任何領域開展合作。

有消息稱,舒爾茨的前妻瑪麗·施密特女士曾是沈奇團隊的一員,她與沈奇一同完成了黎曼猜想的證明。

被問及私人生活時,沈奇很大方的說到他很愛女朋友,兩人以後會結婚,希望能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是最美好的結果。

舒爾茨不願提及私生活,他轉身離去,不再接受任何提問。

沈奇師生三人回到普林斯頓,於磊和拉爾夫按計劃參加博士答辯,他倆的博士論文合在一起是《霍奇猜想代數幾何方法》,分成兩份是兩篇獨立的論文。

於磊的特長更偏向復變函數與代數幾何的結合,拉爾夫在抽象代數的基礎上介入代數幾何。

獨立是相對而言的,沈奇的兩位博士研究生的兩篇論文之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部分,有幾頁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問題不大,同門師兄第之間的這種情況不屬於抄襲,普林斯頓的答辯官都知道課題背景。

答辯進行的很順利,於磊、拉爾夫讀博僅用兩個學期便拿到了普林斯頓的PhD,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一共是六個學期,三年的時間。

普林斯頓的最快紀錄由沈奇保持,他在來到普林斯頓的第四個學期結束之前獲得PhD,讀研讀博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世界範圍內比沈奇更快的人是舒爾茨,舒爾茨沒有經歷過博士研究生階段,他憑借一篇碩士論文直接獲得博士學位。

對現階段的沈奇來說,是快是慢都無所謂了,人這輩子很漫長,真正的考驗在後面。

沈奇一下子帶出兩個PhD,他在普林斯頓數學系的教授生涯基本上圓滿了。

“我在普林斯頓數學系呆了五年半的時間,前兩年讀書,中間半年當講師,後面三年做教授,發過四大出過專著,證明了幾個猜想,拿了些獎項,帶出了兩個PhD。我沒有遺憾了,也希望二位能有光明的職業前景。”沈奇對於磊和拉爾夫說到。

“沈教授,你這是要趕我們走?”於磊博士他不想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