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歡迎

從今天起,科學突破獎大會將持續4天,前三天生命科學、基礎物理、數學分領域做學術報告會,最後一天頒獎。

NASA會場,每位報告人及嘉賓手中皆有一份學術報告議程手冊。

其中數學領域報告議程中最引人注目的speaker是:

“《巴拿赫空間中的‘穆勒—沈定理’及補充近迫定理》,《基於‘雙生匹配法’的黎曼猜想證明》,報告人沈奇,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

幾位國際知名的中青年數學大師聚集在一起,他們都是報告人,以及獲獎候選人。

中青年的定義是“30歲以上,40歲以下”,他們告別了懵懂的青春,尚未進入傳統意義上的大叔階段。

從經歷、經驗、身體狀況、精力、職業狀態、進取心等方面綜合考量,30-40歲或許是男人最黃金的一段時期。絕大多數傑出的科學家,他們名震學術界的第一個大成績,通常出自他們的中青年時期。

一位蓄著胡子茬、刮著圓寸頭的白人帥哥笑道:“雙生匹配法證明黎曼猜想,他可真能吹。”

“詹姆斯,沈奇可不是鬧著玩的,他是普林斯頓的新銳紅人。”另一位戴眼鏡、年紀稍大的白人男子說到,他是意大利數學家阿萊西奧·費加利,目前在普林斯頓數學系任教。

圓寸頭的白人數學家來自英國,他是數論領域年輕大師的代表人物詹姆斯·梅納德,關於素數分布的處理方法,有以他姓氏命名的“梅納德匹配法”。

“我不認為這個22歲的中國人,可以證明黎曼猜想。”梅納德有理由這麽認為,對於黎曼猜想的研究,他和他的牛津大學團隊走在世界前列。

而沈奇宣稱證明了黎曼猜想,只不過是公開了一個泛泛而談的摘要,並未見到實質性的具體論述。

中國數學家龔長偉不高興了:“詹姆斯,中國人為什麽不能證明黎曼猜想?”

“龔,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沈太年輕了,他缺乏必要的學術沉澱。如果黎曼猜想被中國人證明,那這個人只有可能是你,龔。”梅納德跟龔長偉挺熟的,兩人皆是40歲以下的頂級數論專家,認識很多年了。

來自普林斯頓的費加利說到:“這是年輕人的時代,詹姆斯。而且沈,他不是普通的年輕人。我並不精通數論,但在巴拿赫空間這個領域,我想我有發言權。簡單來說,從巴拿赫空間的‘穆勒—沈’定理,以及補充近迫定理上來看,沈已具備基礎理論高端研究人員的學術水平。”

費加利成名於歐洲,後被普林斯頓挖去當教授,他在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變分法、巴拿赫空間等多個數學領域皆有出色的研究成果,被稱為“強化版陶哲軒”。

“嘿,費加利教授,龔教授,這位22歲的博士研究生究竟有什麽魔力,你們這麽捧他?”梅納德攤手說到,“當然,他是龔教授的中國同胞,是費加利教授的校友,你們有理由為他造勢。”

龔長偉說到:“這與國籍、學院無關,只跟數學本身相關,梅納德教授,讓我們回歸純粹的數學話題,聊聊黎曼猜想吧。”

龔長偉和梅納德都是研究數論的專家,他倆是數學大同行中的數論分支小同行。

龔教授在哥大帶的美國團隊,和梅納德教授在牛津帶的英國團隊,兩支數論高端團隊既有合作關系,又存在不可避免的競爭。

費加利教授的學術背景比較復雜,他在意大利讀的本科,在法國碩博連讀,在瑞士一家研究機構帶過歐洲隊伍,現任普大數學系教授,帶著一支美國團隊。雖然這支美國團隊中一半的成員不是美國人,但名義上依然是美國團隊。

數學是個小圈子,細分到各個分支,圈子更小。

研究微分幾何的數學家不見得精通數論,研究數論的數學家在偏微分方程領域也許一籌莫展。

但只要是出身數學系的人,無人不知黎曼猜想。

龔長偉、費加利、梅納德三人聊著黎曼猜想,以及自稱完成了黎曼猜想證明的22歲年輕人沈奇。

說主角,主角到。

一身黑西服的沈奇看到了師兄龔長偉,他走到龔長偉身邊,和師兄擁抱,說的是中國話:“偉神,拜大神。”

被提名數學突破獎的龔長偉有望獲得300萬美元的巨獎,他用中國話回到:“我覺得你小子,馬上就要成神了。”

龔長偉見過沈奇關於黎曼猜想證明的第一個表達式,他猜測沈奇團隊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研究成果,這個成果足以閃耀本屆科學突破獎大會。

龔長偉也知道,他的學生歐葉正在幫沈奇研究核心技術。

歐葉沒有獲得本次大會的邀請函,她前幾天問了龔長偉一個關於黎曼zeta函數的問題,問的非常深刻,讓龔長偉大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