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掀桌子

愛德華·米勒在王安電腦公司正式履新的時間,很快就滿一個月了。

日子也悄悄到了十月過半,王安電腦公司1987年第三季度的相關報表,以及適合對公眾披露的信息和數據,也都匆匆忙忙披露了出來。

憑良心說,這一波的披露數據裏,也不完全是造假,真正利好的幹貨也是有的。

比如,除了正規渠道的數據披露之外,愛德華·米勒本人還接受了N多半推半就的媒體采訪;

若隱若現地描繪了他來之前,王安電腦在王列治下的混亂,然後順便烘托出他來了之後的秩序井然、管理簡潔、成本清爽。

在上市公司,這樣的操作也不奇怪,一般每個CEO剛上任的時候,都會被包裝得英明神武,而一旦滾蛋之後、有新人來接班了,就要把前任黑一頓,不然怎麽讓股民們看出反差、提振信心呢。

(在王安電腦公司,唯一的一次例外,是發生在王列接老爹王安班的時候。畢竟作為兒子接班,他沒辦法黑自己的親爹。何況王列也確實才能不行。

他上任時的宣傳,反而是拼命強調他有“乃父之風”,完全可以模仿繼承他父親的手腕和戰略。甚至還不惜橫向用IBM公司創始人托馬斯·沃森和後來讓IBM發揚光大的小托馬斯·沃森父子來類比。)

這樣一波操作後,王安電腦公司的股價,居然終於走出了持續低迷,略有回升,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

原本歷史最低點的時候,花旗銀行手頭那質押的45%王安公司股份,市值都低到3.7億美元了。現在至少重新爬回了4億美元大關這道坎,在4到4.5億之間震蕩徘徊。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愛德華·米勒也注意到,似乎有一兩個散戶的大股東,在那兒瘋狂建倉吸籌,只不過每家買入後的最終持股,都沒有到5%,所以是比較隱蔽的,不至於觸發私有化預警。

而且,那些買家似乎也不是在他開始大力重整後才開始動手的,而是在他重整之前,那個吸籌過程已經開始了。

米勒憑借著自己的經驗,覺得這背後肯定有顧驁的代理人在動手——說不定顧驁本人就明目張膽先吸籌吸到百分之四點幾,然後再找個白手套,同樣操作一波。

原本王安電腦公司的股權比例,大約是王安父子趕走卡寧漢後,一共持有65%多,現在有45%質押到花旗銀行手上後,相當於是花旗45%、王家父子20%略出頭。

然後還有35%股份,有15%是王安電腦的各路非流通投資人、和內部高管持有的限售股。最後20%,才是納斯達克市場上的流通股。

當然這20%的流通股裏,也有好幾個點是大股東和高管們持有的,只不過這部分是可以自由買賣的,相當於中國股市大小非解禁出來的那些股權。

純粹真正由二級市場散戶和機構持有的流通股,也就十五六個點。

所以,顧驁及其代理人,如果累計建倉8%到9%,也非常可觀了,相當於已經把市面上真正散戶和機構手上的流通股,收回來了劉成六成。

而做完這些操作,顧驁實際累計支出的現金,還不到1億5千萬美元。

愛德華·米勒也不是非常想看到這個結果,但他也需要提振股價,只能是矛盾地接受這個現狀。

畢竟顧驁這一兩個月之內的出手,用華爾街的術語來說,那就是“接飛刀”。

華爾街有一句很樸素的訓誡,那就是“不要接飛刀”。在一個公司股價暴跌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腰斬再腰斬就算是跌到頭了。

羊群恐慌起來的時候,腰斬再腰斬只會讓大家更恐慌,然後跌掉九成,甚至九成五。

敢“接飛刀”的人,你都是要做好炒股炒成大股東的心裏覺悟的。比如歷史上巴菲特就在某些報業公司的案子上接過飛刀。

但人家是巨量資金進場,連“如果我成為第一大股東後如何整改這家公司”都想好了,才這麽幹的。

如果你沒有能力引導一家公司經營好,在華爾街幾乎是沒有大人物敢接飛刀的。(韭菜散戶敢的很多,因為韭菜錢少,膽子大,死了就死了)

正因為接飛刀的罕見,所以米勒需要勇於接飛刀的人。至於接飛刀導致的後果,只能先放一放,過了這道坎再慢慢算。

……

然而,利好的狀態似乎並不長久。

報表披露、行情好轉後僅僅一個星期,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就冒了出來。

這天一大早,愛德華·米勒照舊意氣風發地來到舊金山的王安電腦公司總部,準備處理各方風聲。

然而他看到自己的女秘書,已經提前在辦公室門口等著了。

愛德華·米勒是個老派的財務型CEO,對新技術不太了解。有些時候,為了防止被提醒到自己的短板,他甚至刻意下意識地排斥新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