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年代感(第2/2頁)

他們買的票也是比較後排的,而且一次性買了一堆票,周圍還有一圈保鏢的位置,確保兩人的安全。

面對米娜的吐槽,顧驁只能想措辭排遣:“雖然廣告宣傳工作是爛了點兒,但你想當年《少林寺》不也是這樣毫無宣傳就賣出了超高票房麽。”

米娜不置可否地點點頭:“話是這麽說,但《少林寺》畢竟是6年前的電影,電視機普及量是個大問題。現在國內的電視機存量,起碼比6年前多了三四倍,自從83年央視有春晚起,有電視的人家每年都多好幾成。”

“你要對美國大片的質量和口口相傳的口碑有信心嘛,走。”顧驁最後鼓舞了一下妹子,就此打住這個話題。

這還是顧驁第一次帶米娜在錢塘這種小城市看電影,之前幾年,尤其是在外交學院念書的時代,他們都是在京城看的電影。

所以小城市的設施,很快讓習慣了京城小影廳乃至大學裏放映室的米娜,大吃一驚。

劇院裏最大的一間影廳,居然有兩千個位置之多。

米娜驚訝地問:“怎麽錢塘的影廳比京城的還大?我們去工人俱樂部之類的地方看電影時,也沒那麽大呀。”

顧驁卻深知其中原委:“其實,越是二線城市,最大的劇院影廳越大,反而比京城還大——真要到三線以下城市,反而會小起來。因為制作拷貝也是要錢的呀,一個廳一台放映機就要占用一個拷貝。大城市當然希望一個拷貝一次放映就能賣好幾千張票。京城是因為設施太完備,影院太多,所以攤薄了。”

這一點跟後世數碼時代是截然不同的,數碼時代電影的復制成本幾乎為零,加密文件發過去就行了。又或者是後世電影票價貴了之後,制作一個膠片拷貝的成本攤下去忽略不計,那也就可以多弄小影廳、提升觀影體驗。

可86年還是幾毛錢一張的電影票價,工業成本卻反而比後世更高,拷貝的成本就得精打細算了。

顧驁帶米娜來勝利劇院,這還不算錢塘當時最大的影廳呢——一直到90年代初,省人民(和諧)大會堂的主會議廳,在沒有會務任務的時候,都要兼做電影放映廳的生意,回收一些場地維護成本呢。那場子一個廳就能坐三四千人、還分上下兩層樓,電影熒幕的大小更是比後世所有所謂的“巨幕”更加巨好多倍。

“難怪我沒見過這麽大的廳,原先不是在京城就是在外國,要不就是回我老家那種一個鎮上同時幾百號人看電影都湊不齊的。唉,出國這麽些年,有點不接地氣了。”米娜嘆道。

顧驁他們來得還算比較早的,兩人聊著聊著,就看到兩千人的廳居然坐滿了。

燈光暗了下來,影廳裏居然還很嘈雜,所有人都在那兒高談闊論、或預測劇情,貌似都沒看電影,已經被“聽說這是最近幾年的美國大片”這個噱頭給吸引到五體投地了。

正片還沒開始之前,先播放了一分鐘的“佳得樂”運動果汁飲料廣告,也沒有絲毫人反感,反而是在廣告詞裏提到“歷史悠久的美國名牌”時,覺得共鳴了一下,對那種喝了就象征有錢人的高端消費品艷羨不已。

顧驁也不得不在內心感慨,這個時代的文化自信度確實是低。

單說文化自信度,這時的70後年輕人,可能還真不如後世00後的天不怕地不怕熊孩子。

至少00後熊孩子成長的環境,中國人好歹普遍有幾個臭錢了,腰板就硬了。

錢壯窮人膽。

不過,既然暫時還改變不了什麽,顧驁能做的,只是把國民的這種崇拜產生的商業價值,吸到自己身上,免得讓真洋人占走了便宜。

反正總要被人占便宜的,那就便宜我好了。

“噔噔噔~噔噔~”恢弘低沉、回響深遠的電子樂響起時,所有人都被震了一下,然後所有竊竊私語一下子停了。

“嘩……這……這音樂就太有未來感了。”

“高科技呦。”

“到底是美國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