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2/3頁)

顧驁覺得,到今年春節過完為止、也就是截止到天鯤遊戲機投放市場滿20個月時,家用遊戲機的全球存量能滾雪球滾到1000萬台,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歷史上任天堂的FC/NEC加起來,在全球市場累計出貨也有四五千萬之多,只不過這個數據是持續到80年代末、SFC即將出現時累計完成的,也就是從84年賣到90年,累計賣了這麽多,折算下來大約每1年半完成1000萬增量。

不過因為摩爾定律,電子設備的加權物價是逐步下降的,肯定是越到後來消費者覺得越便宜、賣得越多,所以這個曲線並不是平均增長,後段會有一個加速。

顧驁的天鯤做到20個月破1000萬,已經非常不錯了,比另一個時空的任天堂同期還要好。更何況因為顧驁的出現,本時空家用遊戲機市場的競爭激烈度,一開始是比另一個世界強的——原本只有任天堂大戰世嘉,顧驁出現後卻變成了三方大戰,還是顧驁廢了不少手腳和斡旋,把世嘉打殘後,連橫合縱把世嘉弄出了圈子,實屬不易。

在遊戲機業績如此穩健的情況下,略微拖一拖產能、向新起步的CD隨身聽傾斜一下,完全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這是一片新的藍海,要趕快圈地。

……

鋪開了CD隨身聽的市場後,顧驁面臨的下一個問題就是變現。

因為光靠賣CD機,著實是沒什麽賺頭的。

在索尼的台式機CDP-101定價600美元的時候,天鯤的DISC-MAN裸機售價198,這是價格殺手級別的定價。

可以說,目前每月15~20萬的出貨,完全是靠“小型便攜式就該是便宜貨,很劃算”這個深入人心的定位拿到的。

歷史上索尼公司剛做D50隨身聽的時候,也是不賺錢的,出井伸之甚至是做好了“先虧一年多,等摩爾定律和工藝提升後降低成本,後面再慢慢賺”的打算。

顧驁現在賣CD機也是不賺錢的,只是占住“天鯤是世界上第一個做CD隨身聽”的這個江湖地位和名望,把品牌擴散出去。

如果今天天鯤是一家上市公司,那麽這個數據就會非常好看:公司可以把銷量、營業額這些數據都放到公司報表裏,畫餅告訴股民們“雖然現在沒利潤,但憑著目前的市場占有率百分比,過兩年我們會有多賺,所以你們要提前買進股票等著兩年後分紅”。

這樣一來,公司現在就能立刻收到因為兩三年後預期大好帶來的利益。

但天鯤還不是上市公司,哪怕是即將拆分的“天鯤音樂”都還沒上呢。所以顧驁不甘心白等未來的利潤預期,他決定現在就先制造點純利潤現金流。

他選擇了把史育朱這個Y壺再拿出來用一用,去找環球唱片和華納唱片談判。

談判的理由,當然是“貴公司都才剛剛介入CD唱片發行行業,難道不希望天鯤的CD隨身聽在銷售時,搭售套餐裏捆綁貴公司歌手的專輯麽”?

眾所周知,CD是82年出現的,雖然在CD出現之前,華納和環球的音樂公司也已經叫“唱片公司”,但那時候它們指的“唱片”是黑膠唱片。

另外如果不講究音質的話,它們也錄磁帶賣。

而CD唱片,本來就是83年開始,環球和華納才逐步嘗試的。因為技術專利授權拿的時候磕磕絆絆,它們的起步肯定是不如寶麗金這種技術標準第一方地位的公司快的。

也不如已經在跟索尼有媾合趨勢的哥倫比亞唱片快。

顧驁之所以寧可讓買方競爭激烈程度下降一些、少一家供應商競爭,也不去找哥倫比亞,就是因為想跟盛田昭夫保持更久的和睦,不想和索尼翻臉。

他知道哥倫比亞系已經是盛田昭夫的禁臠了,雖然歷史上還要過一年才會被索尼正式收購,但既然劃分了江湖地盤,那就遵守吧。

顧驁復制了索尼跟哥倫比亞目前合作的模式,找上環球和華納,爭取收個幾個美元的好處費,幫忙捆綁套餐。

華納和環球果然也是上鉤的。

顧驁是目前低價CD播放器市場的唯一占領者,而第一次買CD機的消費者,是必然要順手買幾張CD回去聽的,不然光有機器沒有碟不是成擺設了麽。

因此CD機搭售CD的轉化率是非常恐怖的。

如果顧驁賣CD隨身聽的時候,讓經銷商出“邁克爾傑克遜套餐”、“麥當娜套餐”,拿幾張這些歌手的CD做個優惠,願意買單的消費者會非常多,還會覺得便民。

美國的音樂還是比較昂貴的,80年代初,一張新發行的黑膠唱片的售價都能有20~30美元——誰讓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得好呢。

CD作為剛出現的新技術,暫時是賣得比黑膠還貴的,只有未來黑膠絕版了,才因為收藏和稀有而變得更值錢。

於是環球音樂甚至答應了顧驁“一台CD隨身聽搭售3張環球系的CD組成套餐,環球方面給每張碟5美元的渠道加盟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