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最好的謊言是隨機

跟顧驁陰謀密議了一番之後,彼得森回頭就開始著手暗中吸籌德州儀器的流通股了。

至於所需的資金,顧驁也都逐步撥付到位。

去年的溫哥華地產案操盤資金,如今已經全部回籠了,顧驁的本金加上利潤,本來就有超過十億美元的可用資金。

這還沒算顧驁的遊戲機和其他產業源源不斷細水長流的現金流水呢——雖然至今為止,因為還處在擴張期,成本也比較大顧驁的消費電子產品年純利潤始終沒突破1億美金,只是銷售額越滾越高,做實業不容易呐。

而且為了讓黑石基金的操作看上去更加正常一些、未來別被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挖掘出什麽陰謀論。

顧驁還非常注意地額外給了一部分資金,大約個把億美金級別,讓黑石基金根據自己的意願,去投資一些項目組合。

顧驁覺得這並不算托大,也不覺得這些掩護性投資會虧本。

因為歷史上的黑石基金,本來投資業績也還算不錯。彼得森這人能做一任美國商長,還在雷曼兄弟做出不菲業績,投資眼光和本事還是有的。

歷史上黑石基金投資項目的最大特色,就是善於持大股之後,幫助被投資對象優化管理、一定程度介入經營,把原本不怎麽績優股的公司,也改造得績優一些。所以黑石基金雖然沒有什麽暴富的項目,卻能做到30多年裏穩健收益,而且行業口碑也不錯,沒有落下“門口的野蠻人”的名聲。

奇正相合,虛實相應,隨機到沒有規律可循,才是保住長期名聲的必要手段。

收購一家總市值接近20億美元的大公司的好幾成股份、直到持股比例要舉牌成大股東的比例,這肯定是需要好幾個月時間的。有些對溢價承受度比較低、不肯高價砸錢買的人,那更是要花上半年。

所以,顧驁讓彼得森4月中旬開始動手,怎麽也得到暑期的時候,才能吸籌到夠資格舉牌的程度(花掉5億美元左右資金,吸納德州儀器20%~30%的股權)。

而顧驁跟比爾學長也綢繆計議過了,比爾學長差不多也是那個點才會拿到田納西州相關立法通過的背書、當選美南經發政策委員會的主席。

兩邊時間差不多,誰都不會拖誰的後腿。

另外,到了真要舉牌的時候,那當然也是由黑石基金去舉牌,顧驁是不會舉牌的。顧驁之所以要找一家美資私募基金作為股權投資的白手套,為的就是防止美國人民的抵觸乃至美國監管的介入。

因為在美國股市上,你一個中國人悄摸地成了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大股東,那肯定是要引起軒然大波的,而且相關信息是保密不住的。

但是,如果是美資私募基金沖在前面,就不要緊了。至於這家私募基金的錢又有哪些來源,這跟高科技公司和股市監管就沒關系了。

面對80年代美國股市的監督嚴格程度,做到這種程度已經足夠。要不是美國人還比較松懈,也不至於就在這幾年鬧出垃圾債之王米爾肯這些渣滓。

當然,這裏也要為美國股市說句良心話。所謂的“股市是萬惡之源”、“股市是科技進步的死敵”這些宣言,都是針對80年代後期美國股市的情況的,因為那段時間惡意收購、垃圾債、門口的野蠻人確實太猖狂了。

90年代後,米爾肯被罰款11億美金、判刑10年後,美國的科技公司風投環境就好了不少,無恥之徒也少了一些,人民對股市的仇視也沒那麽嚴重了。包括某些原先沒有股市的國家,也放開了股市的存在,那也是看到了美國人確實監管有效、可以控制住局面,才開放的。

只能說80年代那種近乎蒙昧野蠻的科技股,跟後來的科技股不是一回事。

另外,除了舉牌問題之外,彼得森最後還跟顧驁達成了一項額外的君子協定。

彼得森已經朦朧意識到了,顧驁有可能對德州儀器進行如何的“優化”,他只是不希望將來扮演這個“優化”德儀的經營改良建議發起人。

彼得森希望自己扮演一個“跟風附議”的角色。

這一點顧驁稍微考慮了之後,也答應了,並且表示彼得森不用擔心,到時候完全可以把這個演奸臣的角色交給德州儀器的現任CEO夏柏。

未來張仲謀如果牛逼了、華夏半導體產業崛起了、美國人後悔了,就讓夏柏這個直接經營者來扮演“秦檜”,而彼得森這個大股東只要扮演被秦檜蒙蔽的“宋高宗”就行了。

顧驁相信,歷史上的張仲謀會憤而出走,這就說明夏柏並不缺乏愚蠢的眼光,他只是缺乏股東會的足夠授權。

顧驁和彼得森並不需要親自去提出那個愚蠢的奸計,他們只要用股權,讓那些有遠見的人沒資格說話、或者說話的投票權重被壓低到微乎其微、並且把愚蠢的聲音功放到足夠大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