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著名愛國人士

顧驁回到屋裏,那個新華社的女記者已經坐在那兒等了。

顧驁還下意識準備收名片或者交換聯系方式,定睛一看才發現是老相識了。

那個女記者正是新華社的劉琳琳,顧驁五年前就認識——當時還沒跟越南猴子打仗嘛,顧驁因為在外交學院立了功,去《人人日報》參與了《勿謂言之不預也》,而劉琳琳也負責了那天描述越南人惡劣行徑的新聞稿。

五年過去了,雙方的地位反差,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顧驁從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變成了二十一二歲的年輕人。而劉琳琳也從20來歲的年輕姑娘,變成了30出頭的已婚婦女。

但顧驁的社會地位擡升了何止十倍,對方卻只在新聞社裏爬了一級職稱。

“劉記者,別來無恙啊,又是你采訪我,那就好說話了。”顧驁親手給對方倒了一杯飲料。

劉琳琳職業地一笑:“顧同學——請容許我依然叫你顧同學,因為今天要采訪的內容,是關於你為什麽能夠抵制住美國人的糖衣炮彈,學成之後毅然歸來報效祖國的——能說說,美國人有給你開過什麽挽留的條件麽?”

顧驁:“想聽實話還是場面話?”

劉琳琳:“你現在是在接受新華社的采訪!”

顧驁:“那就實話吧,不過,實話真的比套話更令人難以置信——真的,我的導師基辛格教授,這兩年裏不止一次跟我私下裏感慨過:

‘我也是新移民,到了讀大學的年紀,才因為希特勒而被迫從德國移民到美國。但我通過25年的努力,爬到了一個新移民能爬到的最高位置,做了國務卿。

顧,你要相信美國這個國家的包容性,雖然你是亞裔,比德裔要麻煩一些,但以你的能力和年輕有為,40歲爬到國務卿也是沒有可能……’

不過,你真的確定要把這段實話寫到報道裏麽?我可沒有證據。當然,你們要是真想求證的話,可以去美國采訪一下基辛格閣下,他會承認他說過這樣的話的。”

劉琳琳:“……”

劉琳琳:“……我看還是算了,你說幾句場面話吧,能幫助我包裝剛才那段真話的,那個太離譜了,求證後可以上絕密內參,但不能上《人人日報》。”

新華社可不光是給央視、《人人日報》等媒體供稿,他們也有自己的“新華社內參”,所以劉琳琳的話倒也不假。

顧驁揮了揮手:“那就忘掉剛才的話吧,我們說點實際的……”

於是顧驁挑著不太敏感的、這幾年在美國見聞到的籠絡姿態,加工描述了一下。比如威廉·克拉克、黑格等人的交情和拉攏。

雖然沒有剛才基辛格那些話那麽聳人聽聞,卻也超出了劉琳琳的正常想象範圍。

她很快在腦內腦補出了顧驁受到的種種誘惑,以及他堅定的信念。

顧驁描述完事實部分後,劉琳琳深吸了一口氣,問道:“那麽,是什麽信念在支持著你呢?除了拳拳愛國之心以外。據我所知,而且你還不是档員。”

顧驁解釋:“我出國的時候還年輕嘛,當時覺得自己不成熟,就沒有申請。不過後來,我一邊念書一邊實業報國,有所成就,身份漸漸不適合再申請。不過我覺得這不是障礙,武當派人士中依然有那麽多愛國志士,港澳同胞裏也一樣有那麽多熱心國是的。另外,支持我回來的信念,還包括我的家人以及女朋友。我覺得無論一個人多成功,他都不應該去左右別人的命運,要讓他們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顧驁在回答當中,加入了一些美式的家庭價值觀,好讓他的話看上去像一個留學歸國人士的三觀格調。同時又不至於太過背離傳統中國文化的取向。

劉琳琳又采訪了許久,顧驁也恰到好處地拿了些這兩天蕭穗剛剛為他攥寫的思想匯報上的素材、官腔回答了一下,別說效果還很不錯。

除了正面回答之外,顧驁還給劉琳琳看了一些紀錄片素材——這個紀錄片麽,當然是兩年多前,蕭穗立意要拍的,風格跟後世馬風的那些“牛逼之前先立貼為證”的自拍差不多。

只不過,關於商業遠見的那些素材,就不用提供給劉琳琳了。讓她看到的這部分,都是蕭穗精挑細選剪輯過、專門凸顯顧驁高風亮節品格方面的。

劉琳琳終於滿意地拿到了全部答案,表示回去後立刻撰稿,讓顧驁敬請等待正式版本,她願意接受監督。

顧驁連稱不敢:“劉姐你說笑了,你這是秉筆直書、新聞—自由,我怎麽談得上監督。”

然後就把劉琳琳親自送出門外。

回屋之後,顧驁就注意到原本躲在後堂的蕭穗也出來了。

“怎麽樣?我幫你寫的東西用上了沒?”蕭穗很是期待。

“當然用上了,我老婆的筆頭,那還用懷疑嗎。”顧驁獎勵了一個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