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殺一個立威

坐在邵爵士派來的車上,顧驁看著窗外的維多利亞港灣夜景,思索著此行的對策。

來之前的電話溝通上,以及上個月與邵爵士的小妾、無線的方總聊的時候,顧驁已經意識到,有許多香江影視明星,此次很有可能會拒絕去大陸拍戲。理由麽,依然是老調的“害怕灣灣封殺”。

如果顧驁能夠晚幾個月來,局面或許會大有不同。

因為經過兩年籌備、拍攝、制作的鴻篇巨制、《末代皇帝》,再過倆月就要上映了,一旦等這部片子在北美都熱映,甚至明年在奧斯卡裏有所斬獲,到時候顧驁再回到香江,那底氣肯定是一呼百應。

《末代皇帝》是三月份殺青的,剪輯加後期制作,已經耗費掉剛好半年時間了,換做別的電影,在沒什麽特效的情況下,半年後期制作絕對是非常寬裕的。

不過《末代皇帝》被投注的上層資源和關注太多,難免推進過程中會有些患得患失,制作完成後,也要給發行宣傳工作留出足夠多的時間造勢,以求萬無一失。

更何況,每年想要參評奧斯卡的電影,最好拖到四季度上映,以保持頒獎季之前的熱度、並兼顧傳達率,這也是混好萊塢圈子的潛規則之一。

以上種種因素,加上試圖全球同步發行,一起導致了上映的拖緩——並不是所有電影,都可以像《第一滴血》那樣,只給外國發行商看個粗剪的片花,對方就肯乖乖掏錢按買斷模式引進的。

大多數情況下,如今的電影要想全球發行,都得精剪的版本都做好,給片商私下裏看一下,或者參加某個影展點映一下,評估完全局質量,對方才肯掏錢。只有比例分賬的電影,才會看個片花就簽。

為同步發行犧牲兩個月档期,在83年的傳媒條件下,並不算多,只是中規中矩。

至於顧驁原先在好萊塢取得的其他成績,比如《終結者》這些,並不能實質上加深多少他與邵爵士談判時的籌碼——因為那些片子捧紅的不是中國人,跟《末代皇帝》沒法比,邵氏就算想跟顧驁合作,也撈不到好處塞不進私貨。

綜上而言,顧驁是在“蘭亭影城”專業化程度與業績得以全面展示的前夜,跟邵爵士談判,困難當然是有的。

攤子鋪得那麽大,成績卻都還在坑裏沒顯露出來。

不過他也不後悔,反正查先生的兩年影視改編權已經攥在手上了,談判拖延就拖延好了。

這次來香江,能談得皆大歡喜、把香江影業各方面的資源配置,往大陸這邊多拉一點,那就最好。暫時受挫,越拖對顧驁就越有利。

……

“六叔,久違了,看到您老身體無恙真是太好了。”

豪車開進白加道的寓所,顧驁姿態很親切地跟邵爵士見禮,還一改往日的稱呼,很給面子的稱呼對方“六叔”。

這在香江的傳媒產業圈裏也算是約定俗成了,其他老板哪怕是競爭對手,跟邵爵士見面也是這麽喊的。顧驁才21歲,對方都76了,喊聲叔也不虧。

“顧生好手段呐,居然把查先生的兩年改編權都買斷了,要不是我們無線家大業大,不愁沒戲拍,恐怕就要影響咱一貫的友好合作了。”

邵爵士笑呵呵地主動拉了一下顧驁,不著行跡地展示自個兒的“地主之誼”,一邊走一邊補充著感慨。

“外人看我們無線的生意,那是最風光不過的。多少人覺得咱捧紅了那麽多明星,還把他們的收入壓得這麽低。殊不知大有大的難處。咱的演藝培訓班年年開,不能停。香江才多大的市場?用得著這麽多演員麽?咱確實給演員開固定工資為主,可也要確保他們有工開,變著花兒上新片,不容易的。咱要是哪天不想養著這麽多人,香江娛樂圈起碼三分之一人要失業。”

顧驁聽了,也不得不點頭。

邵氏壓榨藝人,那是公開的。拍的片子裏,低成本粗制濫造的不少,那也毋庸諱言。

不過,邵氏確保了香江影視行業從業者的規模、確保大多數人都有工開,這點貢獻也是實打實的。而且正因為要飽和用工,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內容變著花樣兒繁榮、試探。

或許很多明星紅了之後,覺得“收入依然以固定工資為主”很不甘心,可正是這種固定薪酬制,讓其他沒紅的人有活幹——

這可不同於大鍋飯,因為大鍋飯是反對多勞多得的,而娛樂圈裏紅不紅跟努力不努力可沒必然關系。

更多時候是公司的曝光機會和傳媒資源投給你,你才從其他一堆可紅可不紅、客觀帥/靚/演技程度都差不多的人裏脫穎而出。

邵氏的制度,不能叫大鍋飯,最多只能叫“多勞多得”而不是“高效多得”。

“效”又不是你自己獨力創造的,是廣告和狗在炒作捧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