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別的地方做不到不代表這裏做不到(第2/2頁)

於光榮這幾天也已經認熟這張臉了,那是省日報社的一個女記者,叫裴海燕。

顧驁當初在滬江主持學術會議的時候,新聞跟蹤報道的級別是很高的,那都是央視、人人、光明、新華。

如今會議開完之後,那些國家級大媒體都撤了,但省裏的媒體還是要跟上接档的。畢竟宣傳本省文創旅遊產業的事兒,放到地方上依然是很值得關注的新聞。

於光榮也樂得留個人情,就多說了幾句,凡是不違反工作紀律的,都能拿來說。

“這兩天暗訪結果,諸縣、山陰那邊,民間靈活就業非常繁榮,都是蘭亭影城這邊的產業帶動效果,不得不服呐。說句不掩飾的話,這年頭,只要肯學手藝就能找到工作的好地方,不多的。”

餐桌上,於光榮夾了一大塊五花臘肉,一邊感慨一邊嚼得滿嘴流油。

裴海燕眼珠子一轉:“那您的意思是認為,根據公安的實地排查,當地就業情況比經濟統計部門的籠統指標要好咯?您覺得統計部門出現紕漏是什麽原因導致的呢?”

她倒不是想挖什麽造假黑料,只是新聞工作者的本能,總想刨根問底來個“起底爆料”。

不深刻的話,怎麽把文章做得花團錦簇,怎麽震驚人心呢。

於光榮也知道媒體的德行,思前想後,揣摩道:“確實有一些奇怪,主要是香江電影商人和博物館業主的大方程度,遠遠超過了此前我們的想象,所以沒料到對地方產業帶動和人民生活提升有那麽大效果。”

裴海燕很快抓住了關鍵:“您是說,有可能香江資本家是在醞釀虛假繁榮、不可持續?”

於光榮連忙撇清:“別瞎想,我沒這個意思!再說了,可不可持續不關我事,我只要不發生意外,樂得它看起來安穩就好。我還是舉個例子吧:裴記者,你有機會看過港片麽?古裝武俠片,歷史片什麽的。我就這麽問你吧,邵氏的《天龍》、《神雕》的電影,你偷看過沒?”

“看過……”

裴海燕很想說沒看過,以政治正確。不過她一想到如果否認,對方就不會說下去了,只好擺出“咱天下烏鴉一般黑”。

金鏞劇83年年初還沒合法進入內地呢,但是公安、新聞界等接觸外界比較多的部門,不少人還是私下有機會看的。

於光榮便順著往下說:“我這麽說吧,香江人原先的武打、歷史片,宋朝的官兵就穿個紅衣服、頭上頂個範陽笠,拿根紅纓槍,或者是包了錫紙的木片刀。那樣子,還不如金兵裝備精良呢。

可是我這幾天暗訪到的,那些香江商人都還沒宋朝背景的電影片約呢,先把各個朝代考證得很嚴謹的盔甲、古裝樣品都訂了一份。有些明顯用不到的,也先送到宋六陵博物館,展覽幾套。

按照這麽精工細作,有些好的樣品做個幾套就能養出一個萬元戶的鐵匠或者裁縫,這麽搞拍片成本太高,資本家不會虧嗎?”

裴海燕順著思路捋了一遍,也發現果然如此。

她自言自語道:“明天陪外商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我采訪一下顧先生好了,把這個問題拋出來,看他怎麽解釋虧不虧本。”

於光榮:“你要采訪就自便,我就一個要求,別扯上我,我只求不出事就好。”

裴海燕嫣然一笑:“這是當然,於局,我怎麽會出賣您呢,您為我提供素材,我會謝您的。”

……

次日一早,也就是外賓即將回去的那天,用完早餐之後,車隊就繞了個大圈子,把外賓們送到宋六陵博物館山腳下——

本來麽,從蘭亭影城招待所直接過去,也就十公裏山路。

只不過都是青石台階,沒法開車,而洋大人的體力顯然是不可能在山上徒步10公裏後、還有力氣參觀博物館和古跡的。

車隊只好兜半個圈子,繞到會稽山東麓。

“高爾文先生,這裏,就是曾經的宋六陵遺址。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叫宋的朝代的6代帝王陵墓,距今700至800年。旁邊這座博物館裏,陳列了一些出土文物,以及我們根據當時文獻古籍記載、考證後仿制的還原用具。”

顧驁盡到了地主之誼,一上山就給外賓們介紹。

克裏斯只是先掃了一眼,就玩味地稱贊:“看上去很可觀,我在中國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麽生動的博物館——原先我去過京城和滬江,看到的都是一列列殘破的古物,然後直接堆砌一個文字說明,也沒個仿古場景展示,太難理解了。你這裏,倒是很跟西方接軌。”

“高爾文先生,慎言,這是我捐建的博物館,不是我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