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記憶碎片失去同步

1980年代的中國,雖然質量管理和標準化建設還非常落後,但顧驁提出的“把工藝設計環節單獨拿出來成立一家公司”,卻是對電子產品質量有絕對優化的頂層設計。

即使在電子業如今世界第一的日本,也還沒有開始出現這種機制——這倒不是日本人沒想到,而是因為全球電子業的產業大轉移還沒進入高潮,日本設計師用慣了日本本國工人,不需要費這番事兒,也能取得還可以的結果,所以就懶得建設制度了。

人的進化都是環境的需要嘛,公司和商業的進化也是一樣。

相信哪一天中國人要是把電子廠搬到印度去,並且把阿三的廉價工人也調教得差不多能勉強使喚,那一定可以總結出更多寶貴的調教管理經驗和制度建設。

這裏面的辛苦,不是開幾個會,拍腦門就能全部決定的。

從產品規劃,到後續保障、工藝設計獨立,顧驁在舊金山待了足足十天。

會開了好多個,還親自跟技術部門的每一個人詳談、親自偷襲視察他們的工作環境、單獨在現場交流……

一直忙活到7月底,才算是把天鯤娛樂狂奔發展到如今,積累下來的隱患處理掉了七七八八。

生意已經到了深水區,搬掉雅達利之後,就再也沒有軟骨頭可以啃了。

郭台名大概留了四五天,覺得心得頗豐,就忙著回去深市,拿他的鴻海精密練手了。

韓婷多留了一陣子,陪著顧驁一起留到了在舊金山的最後幾天。

這幾天,她收獲非常多,比任何人都多,無論是見識、三觀,還是心理、生理,都有一種被刷新重生的活力感。

……

在美國的日子已經沒有幾天了。

處理完天鯤娛樂積攢的生意麻煩,顧驁就得回一趟國。

跟有關部門申報一下在華召開“IEC學會電磁兼容分會首屆行業標準制定會議”的事兒了。

眼看就要8月份,按照國內的準備速度和“不希望在洋人面前丟臉”的準備鄭重程度,估計十一档期是趕不上了。

能在洋人們過完聖誕—元旦長假後,把會開起來,就算不錯了。

時不我待。

韓婷也知道顧驁的安排,所以一直陪他開會、討論,希望跟他一起回國。

又是一個夜晚,顧驁在酒店的客房裏,拿著一台王安牌的WPS文字處理電腦,噼裏啪啦地熟練打著文稿。

王安電腦如今在美國的名聲還是比較牛的,至少在“功能機”裏面很搶眼,單論文字處理工作,是美國所有電腦中最好的。

所以顧驁和韓婷如今在美國辦公,都會用到王安電腦,方便。

按照原先的歷史,王安這個牌子還有三四年的上升期和巔峰穩定期,直到86年左右、電腦的物理性能進一步強大、單一的“功能機”路子不再好走,才轉入衰落——這裏面固然有很多王安電腦自身管理和研發轉型上的失誤,但“功能機”這條路本身必然會走死,也是大勢所趨。

這些都是後話,以後再提。

韓婷沒顧驁那麽忙,所以她稍有空閑就幫顧驁弄熱飲料和偶爾揉揉太陽穴,順便撇了幾眼他的文章。

“你這是寫基辛格交辦的專著呢?”韓婷畢竟也是外交學院出來的,對本行還是挺熟,稍微看了一會兒,就看懂顧驁在寫什麽了。

屏幕上面顯示的,還是《論中國》第一章的一部分內容,比較淺,歷史內容比較多。

主要是分析中國古代朝貢貿易歷史、分析中國歷朝歷代對外交流的目標側重點分別是什麽、在乎哪些利益。

另一個時空,基辛格這本《論中國》有20章以上的篇幅,但因為如今提前寫了,所以蘇聯解體後的中美關系博弈不可能寫太細,只能作為一種推演假設論證一下,因此全書篇幅短了兩三成,只剩下15章了。

基辛格還有別的學術課題沒有結題,基本上每個月寫上一章,到84年年初他退休的時候,也就能寫完了。

而顧驁也只要保證每個月給導師交一次稿、確保分給他的查資料找論據整理工作完成了、觀點自洽,基辛格也就會給他放羊。

基辛格也是人精,知道顧驁已經是兩億多美金凈資產的大亨了,怎麽可能真被全日制拌在喬治敦閉門念書做研究。

只要兩年的博士最低年限夠了、學術成果對得起面子,就會放他拿博士學位的。

事實上,如果是基辛格自己能決定,那還能更簡單。目前這個速度,已經是充分考慮喬治敦大學的臉面了。

“每個月至少得交一次稿,留好展示會的記錄,不然太囂張了,不給學校面子也不好。差不多快寫完了,別急。”顧驁麻利地敲擊鍵盤,一邊快速地握了一下韓婷放在他肩頭的手,示意稍安勿躁。

“年輕人就是學習快,看你用電腦打字,速度跟飛一樣。唉,我當年學外語是挺快的,如今學打字就不行了。”韓婷悵然若失地吐槽了一句,似乎在哀嘆自己最青春活力、學習飛速的年華已經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