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妄談股權激勵,都是傻得可愛(第2/2頁)

後世某國網文界那些屁生意都沒做過的門外漢,想寫兩本商戰小說裝裝逼,幾乎十個裏面十一個會提股權激勵的牛逼,好像一分股權所有人都打了雞血一樣給你賣命。

但其實這些人連公司怎麽注冊怎麽注銷都沒見過。(我雖然也不精,至少都幹過,我還親自幫人擬過股東解散決議、聯系報社登報聲明“請擬注銷公司的債權人期限內申報債權”)

可是真動腦子細想這個事兒,正如顧驁剛才所說,股權還是有“大鍋飯”性質的,你有了股,不幹活,公司便好了你也照樣有錢分。

你幹得好,可能公司更好稍微一點點,但是多賺的錢也不是你一個人拿,而是所有有股權的人都按比例拿——這根在公社裏多幹活、導致公社的工分更值錢,本質上沒什麽區別,無非是程度上不一樣。

相比之下“你多賣出去就有多提成、你的研發產品項目市場表現牛逼你就多拿項目獎”,這比股權激勵要精確打擊得多,一丁點大鍋飯屬性都沒有。

因為這種激勵方式,公司整體好不好跟你拿的錢沒關系。只有你負責的項目、你做的客戶好不好,跟你有100%直接關系,你需要擔心的豬隊友拖後腿因素會被限縮到最小。

那麽,為什麽中國人在地攤文學上看到的、以及後世有名的中資大公司,起步的時候,都要靠股權激勵來籠絡人心呢?

比如,後世馬風阿狸巴巴的“十八羅漢計劃”,以及負責這個股權設計架構的蔡重信,不是被吹捧得江湖地位一時無兩麽?

其實很簡單:因為阿狸巴巴成立的時候,是不賺錢的。

一家還在賠錢賺吆喝、圈市場、拉用戶階段的公司,你沒紅可分。不賺錢的生意,是無法用績效獎金來精密考核、並保證不留漏洞給人鉆空子的。

如果你非要用“拉幾個用戶就能得到多少獎金”這種KPI來為賠錢的初創公司市場團隊考核,那麽你的“僵屍粉/刷單”這些造假就會泛濫——因為本來你就是不賺錢的,這些用戶也是不花錢的,把一個“不花錢的非用戶”偽造成“不花錢的用戶”還不簡單麽?

所以說,阿狸藤訊當時這麽幹是對的。但明明抱著現金奶牛的傳統企業,卻以為自己是阿狸藤訊、盲目模仿,那就傻得可愛了。

顧驁在後世,也算是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江湖了,在阿狸系內部雖然不算什麽管理層,但行規也算是看透了。

於是,就有了他此刻開導韓婷的金玉良言:

“所以,股權激勵,是給那些暫時還不賺錢的業務和從業者設計的,他們是在為公司的長遠利益考慮。又或者,是為了公司的高管、那些負責公司長期價值的人準備的。

對於能賺錢、現金奶牛的業務,給提成和項目獎,剝削效率和激勵效率都要精準得多,對濫竽充數者的打擊也厲害得多。

公司的任何業務,都是避免不了有一根S型的增長曲線,從一開始的投入資源開拓、研發,到後續躺在慣性上賺錢,再到最後衰退。

一家公司如果只能找到一條增長曲線,那麽這條曲線衰退的時候,就是公司完蛋的時候。而好的公司、百年老店,他們是怎麽做的?首先,要麽是它所處的行業變化很慢,所以一根曲線特別長。

要不就是這家公司的決策層善於發現新趨勢、新市場隱痛點和新增長點。然後可以在第一根增長曲線還在紅利期的時候,立刻開第二賽道,用第一業務的盈利撐過第二業務的投入期。等第二業務也進入紅利期後,公司的命就多續了一個周期,並且越做越大。

所以,理論上最完美的打法,就是對於已經成熟紅利期項目的從業者,直接發獎金。而對於還在開發階段賠錢項目的從業者,給他們獨立成立一個項目子公司,而且把這個項目公司的一部分股權、激勵性地低價給這些人認購。將來這個項目從不賺錢的階段撐到了賺錢的階段,就是他們大賺獲取回報的時候。”

獎金,是給已經在賺錢的。

股權,是給現在還在賠錢、將來有機會賺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