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剛正不阿

經過溝通,顧驁對於貝托魯奇和《末代皇帝》的態度漸漸明確下來:既然阻止不了,而且這個時代要刷獎沒有別的選項,那麽就順勢推一把吧。

藝術片的收入性利益沒什麽好眼紅的,本來就沒多少。

剩下值得謀取的,就無外乎名聲、人情、人脈、歷史地位這些無形資產。

名聲和人脈屬於基本操作,顧驁都有過兩次經驗了,具體沒什麽好贅述的。

“歷史地位”方面,會談結束後,顧驁就想到了一個可以運作的點。

顧驁前世對《末代皇帝》的很多幕後了解,都來自於矮大緊的脫口秀節目。

他由此得知《末代皇帝》是歷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被政府許可在紫禁城裏拍攝的商業/藝術電影(資料性的不算),影片耗資巨大,中方給予的配合程度也非常驚人。

雖然,就當時的客觀環境而言,“到紫禁城裏全程實景拍攝”這個噱頭,對於後來影片拿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著實起了一定作用。

但站在後人的角度來看,這種配合尺度和殊榮可能有些過了。尤其是後世到了21世紀,民間氛圍逐漸變得皇漢,很多人士對一部晚清戲占據這個唯一的歷史地位忿忿不平。

顧驁覺得,自己完全可以扮演一個孤獨的先行者,上書言事,表明一下個人姿態,用“保護文化古跡”的大義名分,反對一下劇組進入紫禁城實景拍攝,並建議建立專門的影視拍攝基地。

“保護文物古跡”的理由,物理和科學層面當然是充分站得住腳的,因為很多古物都經不起過度曝光,每年的累計照明光通量都是有限額的,否則就會加速老化。這也是很多博物館裏之所以禁止拍照的原因。

同時,顧驁也知道,他這種反對最後當然是會失敗的,所以無非是撈取這個首倡名分的義旗——這就有點像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在建國初年上書言事保護京城的古城墻,乃至其他一些傳統建築。

雖然梁思成和林徽因注定是失敗的,沒能保護什麽東西,但後人會記住他們的功績。

到了21世紀,社會輿論寬松後,多少公知文青乃至普通知識分子,開始各種紀念梁思成,甚至形成了“每當京城如何如何時,我們都應該想起咱欠梁思成老先生一個道歉”的網紅句式。

顧驁今天表個態,在歷史中留档,將來社會變得開始尊重歷史和古文明後,自然會有人站出來為顧驁的超前想法鼓吹。

甚至眼下為此稍微被文化部有關領導批評兩句,也在所不惜,反而可以為顧驁將來畢生的正確打一打悲情牌,把他打造成哥白尼伽利略式的悲情英雄。(而且是最終成功了的,不是伽利略這種一輩子撲街的)

……

定下了這個思路後,一行人剛剛離開文化部的辦公大樓,顧驁就截住了貝托魯奇:

“貝托魯奇先生,我還有一點希望您配合——剛才我聽喬總說、如果您接受拍攝任務,部裏願意給予最大限度的配合,包括在紫禁城內全程實景拍攝這一前人從未有過的待遇。”

貝托魯奇並沒有意識到顧驁想說啥,所以很是得意地回復:“是的,顧,這有什麽問題嘛?我承認,這是吸引我接下這個任務的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素,我完全可以想象,僅憑這個噱頭,將來電影完成後,在評獎時就能額外高升至少一個台階。”

顧驁:“但我希望你跟我聯名婉拒一下——咱請求有關部門出資建設一個仿景的影視城,就類似於灣灣人在灣北的那個所謂‘中影影城’那樣,供你取景。這是對保護文物古跡大有好處的事情,您要是表了這個姿態,歷史會記住你的善意的,中國人民也會永遠把你當成朋友。”

貝托魯奇聽完,如同被蟄了一樣驚叫著拒絕:“這不可能!作為一個電影藝術家,我當然希望在最本真的環境裏再現歷史,誰會想去影棚裏造假!顧,你知道我絕不會答應的!”

顧驁斬釘截鐵地說:“我勸你這樣做!因為你可以白白收獲名聲!同時,最後那夥人還是會乖乖請你進紫禁城拍攝。

我可以實話告訴你,首先國家出不起這個錢建造影城。其次文化部那幫人,其實比你這個實際拍攝的大導演,更加希望這部電影拿奧斯卡獎、以贏得政績,所以他們比你更肯付出!

我今天告訴你這麽多,你應該心裏清楚,哪些該守口如瓶。我對你只有一個要求:你如果肯跟我聯名上書的話,那麽,就要擺出一副我是發起人、而你是被我的大義所感動、才願意為保護古文化而放棄一點藝術真實性。怎麽樣,可以做到麽?”

貝托魯奇大為不解:“貴國的主管部門比我還希望電影拿大獎?哦,上帝,我在世界各地電影界混了這麽多年,還是第一次聽說這種事情。難道,你們是文化上過於自卑了,急需一個什麽獎項來證明自己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