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重整旗鼓(第2/2頁)

哪怕小年夜前一天,馬風的角色殺青之後,他依然賴在滬江,不肯跟顧驁一起回來。然後利用顧驁的權力,為自己弄了個不拿工資白幹活的場務打雜身份。

那兩天的跑龍套生涯,讓馬風意識到自己對影視圈的常識了解太少,所以才沒資格演一個有名有姓的重要角色。他知道就算顧哥再給他面子,他自己基本功不打紮實、常識不掃盲,那也是沒機會的。

所以就勤勤懇懇本著學習的精神打白工,只想親眼目睹名人是怎麽演戲的、影視拍攝的全流程是如何跑通的。

這就一直留到了周閏發、趙雅芝趕來內地,並且親眼圍觀了明星拍了一天系後。馬風才一邊記著小筆記,一邊戀戀不舍回到錢塘,繼續為顧哥打工。

他內心則暗暗打定主意:將來一定要趁著年輕,演一個正面的主角,這樣才算圓滿完成自己的娛樂夢!不管這個角色是顧哥給的,還是自己爭取的。

《滬江灘》的拍攝工作,按照港劇兩三天一集的速度,要到四月份才能關機。再加上後期剪輯、配樂、簡單的效果處理,六月初才能上映吧。

所以在此之前,顧驁除了學業之外,生意上的主要精力依然要繼續投放在街機生意上,這才是他的現金奶牛。

至於《滬江灘》的未來版權分配,邵爵士倒也算在合股分成上給了顧驁一些讓利。

雙方本該是按出資比例來分享未來版權收益的,但邵爵士看在第一次兩地合拍的歷史意義上,為了展現合作姿態,大筆一揮給顧驁簽了買斷外埠版權的分成模式。

也就是未來拍出來後,這部片子只在香江(包括澳縣)、星島和灣灣這三個境外華人文化圈內,享有獨家版權利益。

而港澳台新之外的其他市場,《滬江灘》一切版權都屬於顧驁的公司所有。連帶著後續一切改編,顧驁未來也可以隨便弄,只要不進入港澳台新營銷,一切收益統統歸顧驁。

邵爵士如此分成,當時倒也沒覺得被顧驁占走多少利益,因為80年的內地市場有多大價值,大夥兒根本不好評估。

全國10億5千萬人口,只有600萬台電視機,跟香江和灣灣兩地相加的電視機保有量也差不多。如果再加上星島、澳縣,那就是妥妥的邵爵士所轄市場電視機保有量更大了。

而日本、南棒這些地方,看港片電影或許會有,引進香江電視劇的幾乎沒有先例,邵爵士就當是不送白不送了。

事實上,按照原本的歷史,香江電視劇在其他東亞、東南亞國家打開第一步局面,就是靠《滬江灘》來實現的。邵爵士並非重生者,他失此一算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顧驁對潛在困難向來是有很清醒的認識的,即使《滬江灘》成了兩地合拍片,顧驁也從來不敢奢望這個片子能在內地同步上映——

該審的還是得審核,尺度絲毫不會因合拍而有額外放松。

以文化和影視有關部門的辦事效率,這部片子在內地拖延半年都是很正常的,香江那邊80年6月上映,內地能趕上81年新春档首播就很不錯了。

按照原本的歷史,這部片子可是要熬到84年才被內地某些地方電視台試水播放、85年才登陸全國性電視台。此前只有少數非法流入的錄像帶,能在沿海城市的盜版錄像廳裏放映。

之所以拖延了那麽久,也是因為82年下半年引進方送審的時候,國內恰好趕上了整肅各種經濟問題的收緊期、後來又是專注於治安的YD。

當時連《JLS敢死隊》這種明顯導致治安惡化的片子都被放了一半就禁,那可是已經給過錢的了,何況是《滬江灘》這種明顯有黑邦仇殺成分的呢。所以一拖兩三年也是沒辦法。

如今能81年引進,並且低價嚴控首播,顧驁就很滿足了。他還會在簽訂時嚴格注意,確保82年下半年起電視台拿不到重播權。

免得治安最不好那一年半該片出現在電視上、背上教壞青少年的黑鍋,害得將來都沒得重播。

更何況,國內從80年到83年,大約是以每年兩三百萬台的增幅在增長電視機保有量。要到84年,因為改開後第一批擴產的電視機廠普遍國產化,產量才翻倍猛增到400~500萬台。

再加上進口貨,可以確保每年電視機保有量的增量超過500萬。

不然首屆實況轉播的春晚也不會是83年春節才開始了,正因為此前電視機太少、影響力不夠。而歷史上《滬江灘》在如此大範圍內爆紅,跟入場時的電視機普及率也有很大關系。

顧驁雖然讓《滬江灘》早了三四年進入,卻也要面對電視機保有量從2000萬跌到800萬的困局。

只能指望更多的窮人去有錢親戚或者村霸家蹭電視看,來維持品牌傳達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