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第2/3頁)

而一直旁聽的張一謀和顧常衛,更是驚訝得連馬燕紅的精彩高低杠都不看了,注意力全部被顧驁的裝逼言論吸引:“這都行?”

顧驁智珠在握:“怎麽不行,我們這樣假設好了——首先,計算機你們都見過吧?”

三人異口同聲:“聽說過,沒見過。”

“咳,沒見過不要緊,聽我說結論就是了,”顧驁沒想到大家居然還沒見過,“計算機誕生30多年來,運算能力發展有多快?十五年前,英特爾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就提出了‘每過18個月單位密度CPU運算速度翻倍’的預測,被稱作摩爾定律。

這個定律至今一直有效,在電子載體這個時代裏,也會繼續有效下去,持續幾十年。所以計算機的處理速度,是每15年翻1000倍。我們現在是初代計算機的百萬倍,三十年後是我們現在的百萬倍。

技術發展到那時候,阿蘭圖靈所說的人工智能或許還不能徹底實現,但在某些判斷、統計和推演上,超越人類,是輕輕松松的。

那麽我們假設,如果有一天,你有一個傳感器助手,能監控你的生理指標、然後用計算機進行數據分析,告訴你你如果今天再吃一包巧克力,就會增加萬分之一的糖尿病風險,你是吃還是不吃?

如果他進一步告訴你,根據你現在的身體綜合狀況,你補充某種維生素、甚至吃某種處方藥,對你的健康狀況有好處,你是做還是不做?就算,我們假設它預測成功的概率不能全對,但誤診率絕對比人類醫生要低——至少比說‘吸煙有害健康’的人類醫生要低。

馬風,你還記得我是怎麽從太東電器手上,把射擊遊戲機的概念攫取過來的麽?你還記得,希捷是怎麽從上一代IBM硬盤供應商那裏,把市場搶過來的麽?

就是因為上一代硬盤商和太東電器太相信市場調研數據了!因為革命的東西,永遠不是歸納數據能夠演繹出來的,這是一個底層顛覆的東西。

人類如果做什麽事情,都追求‘根據大數據來說最劃算’,那他還做什麽人呢?直接去做機器就好了。允許不劃算,至少在某些情況下、有權做出不是最劃算的選擇,才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崇高所在。

你從一個高峰邁向另一個更高的高峰之間,不是一路往上走的,而是要先下山。如果時時刻刻要最劃算,你就不肯下山了,一輩子限制在第一個山峰上了。

所以,人類應該享有生命健康權,這是基本人權之一。但是在生命健康權之外,更崇高的是選擇的自由,是自由意志——包括一個人有權選擇暫時自我傷害,哪怕沒有理由。因為機器人是永遠不會無緣無故自我傷害的,它們太效率了。有權自我傷害的,才是崇高的革命者!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讀完這首詩,你覺得為了自由意志,拋棄幾分鐘壽命還算很難麽?

其實我也不愛抽煙,但我抽的不是煙,我是在提醒自己,哪怕有一天,計算機發達到能幫我做一切選擇,但我至少還有選擇自我傷害的自由——

當然了,煙這個東西肯定是不好的,因為它有成癮性,用任何有成癮性的東西來提醒自己自由意志,往往是逃離了前一種精神控制外力、卻被另一種外力俘獲。我剛才的理論,如果要想完美,最好是換取一種沒有成癮性的自我傷害渠道。”

三個人都聽得目瞪狗呆。

臥槽?漢語的忽悠技術,竟然能發揮到如此高絕的程度?

簡直是高山仰止。

生死人,肉白骨。

“這……不能否定健康,但是用自由和健康來讓人們做出選擇?顧哥您是怎麽想到這個角度的?”馬風驚駭地呢喃著,似乎發現了口才的新大陸,也陷入了又一次深層的反思。

“今日才知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唉,我這種當老師培訓出來的口才,到底不如顧哥這種按外交官培養出來的口才。”

顧驁笑道:“其實也不難,美國人幾年前就有萬寶路的禦用說客在研究這些話術了。我不過是與國際接軌。他們最大的武器,就是用‘健康’和‘反抗權威意見’來讓消費者權衡。

美國人都是很叛逆的,就算他們真知道吸煙不健康,但是他們能抵禦得住‘我的事情我做主,讓專家叫獸滾尼瑪蛋別在老子面前嗶嗶’的誘惑麽?

要不是我們中國人還比較淳樸,還願意相信專家,我連剛才那番‘本土化移植’的工作都不用做,直接把美國人的台詞翻譯過來就行了。”

三人竊竊私語,興奮不已,都覺得話題已經上升到了藝術哲學的層次。

“那顧哥您覺得廣告語怎麽設計比較好呢?”馬風已經徹底膜拜,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