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篳路藍縷

從西角友宏那裏弄到源代碼和電路設計、還拍了一堆半成品的樣品照片後,顧驁特地取現塞了對方400萬日元,這筆買賣就算兩訖——日元本來就有1萬一張面額的,所以也就相當於4疊而已,非常不起眼。(84年起才有“福澤諭吉”頭像版的1萬日元,目前用的還是60年代的老版)

雙方都害怕曝光,所以倒也神不知鬼不覺。

談完這一切,回到東京市區的酒店,已經是深夜了。

顧驁休息之後,第二天上午就等來了國內的談判監督人員——也是一機部外事局的。不過是紀律監督處的,而非包處長所管的業務處。

所以,他只能先把電子遊戲機的事兒放一放,把這邊的正式簽約工作完成。

來人姓施,是個30多歲的平頭男,沒什麽特色,不苟言笑。顧驁與楊信接到對方後,就把這些日子的談判經過又簡略口頭匯報了一下,並且把必要的錄音重點放了一遍,證明自己的清白。

施科長聽了三井壽司試圖私下行賄顧驁的錄音片段、並且聽到顧驁義正辭嚴地拒絕時,也是微微有些汗顏。

“那個三井壽司居然說給你個人20萬美金回扣?小顧同志不愧是特殊材料做成的好同志啊,如此重金的糖衣炮彈,都腐蝕不了你。沒說的,這邊的所有程序證據,我幫你擔保了,咱盡快簽訂合同吧。”

另一邊賀子強這幾天也把細枝末節的法務條款都敲定了,當天下午,一行人正式簽訂了技術授權費協議——三方協議,中方這邊除了企業之外,還有備案的政府部門的章。

三井壽司倒也看不出多不甘心,只是表情略微有些灰頭土臉而已。事已至此,他還是欽佩地拍了拍顧驁的肩膀:“顧桑,你是我見過的最廉潔的人。雖然你讓我虧錢了,但我還是很佩服你。”

最後的簽字儀式,當然也算是正規的談判過程,所以這句話自然也會被錄下來。

顧驁很是政治正確地回了一句:“那是因為三井社長與我們中國人做生意還不多,以後你就知道了,我們中國人都是特殊材料做成的,我們個個都這麽廉潔。”

一切水到渠成,施科長第二天便能回國了。

顧驁還可能多滯留幾天、去香江轉一轉,就跟他委婉地商量了一下。

施科長倒也通情達理(另一方面他這種監察工作的官員,很少有來發達國家的機會),所以通融了一下。

他只提了兩點要求:此後幾天不能再出現招待費報銷,下周一上班之前,一定要回去銷假匯報行程。

顧驁表示沒問題。

……

打發走施科長後,楊信私下裏問道:“顧哥,那天考察的那個日本電器廠,你到底有什麽打算呢?”

顧驁當然不會把全部內幕都說出來,只是選擇性地找了個借口:“在合法的範圍內,搞點私活吧。日本人不屑於賺的錢,咱自己賺。國內如今是很難注冊企業的,所以可能還是要借助林律師的殼子。香江那邊注冊的公司,最大的好處就是經營範圍非常靈活,稍微去變更一下,馬上就可以擴大經營。”

1979年的內地,不但沒有公司法,也沒有股份制的公司(這裏指後來的“有限公司”)。

有的只是個體戶,以及鄉鎮企業。

這就是改開後第一個周年的現狀,一切都是慢慢來的。

國內第一家股份性質的私企,要等到明年2月份,由奇人牟其中創辦。然後其他人等這個個案曝光後,膽子才逐漸變大。

顧驁可不想當這個出頭鳥、將來被抓典型。所以他寧可熬一熬,在牟其中之前絕對不在國內正式成立任何個人出資的股份實體。

而香江的法律就寬松得多,商業管理部門對於企業的跨圈經營幾乎是撒手不管。去登記的地方申明變更一下,一家公司就能“改行”了。

比如這一年,著名的地產大亨、九龍建業的雷老板,腦子一熱說自己要進軍娛樂圈,然後直接拿著九龍建業的招牌,一夜之間成立了子公司的電影公司、發行公司、院線公司……

後來培養起了吳宇森、徐克的“金公主”院線,就是這樣誕生的。

想想看幾十年後,內地同樣搞房地產的王健林,想復制這種路線,可是花了多少年時間,才搞到齊全的傳媒行業牌照。

楊信不是很懂商業,只是善意地提醒:“顧哥,那你是準備在香江注資公司、然後回內地生產產品麽?我聽說按現有的國家政策,蛇口那邊的工廠,好像對港資都是免稅的,能免好多年。”

如今的特區深市,並不是全境都免稅的,而是劃了一塊大約10幾平方公裏的蛇口工業區先作為試點、讓港資過來辦廠,五年內什麽稅都不要。而深市的其他地區,也要到明年二季度才正式套用這些優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