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悲劇(第2/2頁)

隨著關萍斷斷續續的講述,王勃身上那原本愈發高漲的欲火,就如同積雪遇見了驕陽,轉瞬間便消失得幹幹凈凈。重生後的這輩子,王勃不打算當純粹意義上的好人,但也不會特意朝壞人的路上歪。人與人之間最樸素的同情心,將心比心,他也是有的。

現在的關萍,在王勃的眼中,已經沒了多少肉體的欲望;取而代之的,則是一股噴薄欲出的同情和憐憫。

他原本覺得自己已經夠不幸的了:幾歲時父母離異,母親再嫁後遇到的又是一個二不掛五,沒有多少責任心和家庭責任感的男人。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他發憤圖強,努力讀書,最終考上了大學,算是在一定程度上逃離了命運給予他的安排——當然,不去看他生命的後半段的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總還算過得去。

但關萍呢?雖然有親生父母,但那還算親生父母嗎?連王吉昌這個不靠譜的養父都大大的不如。王勃還可以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關萍呢?就連逆天改命的機會都直接被親生父母生生的給剝奪了。如果沒有遇到重生後的自己,未來的她,還不知道會遇到怎樣的苦難與折磨。

前世,王勃在網絡中看到過各種各種的人間慘劇,比關萍造孽十倍的都有,但那畢竟只是新聞,不管多麽聳人聽聞,也僅僅是新聞而已,跟透過畫面看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所展現出的人間悲劇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本質上都是看戲,看悲情戲,之後發幾句牢騷,感慨兩句“江河日下,人心不古”,如此而已。

發生在關萍身上的悲劇是第一個王勃在現實中遇到的實例,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憤怒嗎?那是當然的。但憤怒有用嗎?幾乎沒用。除非關永祥再繼續對關萍進行暴打,否則王勃一個外人沒有任何立場去管人家的家事。

同情嗎?那是必定的。但王勃覺得對一個人光是同情那只是撒廉價的狗血,除了滿足自身的道德感外,於當事人本身並未多少實質性的幫助。而實際上,當幾天前王勃叫自己的繼父去找李中華的那個晚上,關萍的命運已經被他改變。這才是王勃對她的最大的“同情”和“憐憫”。

王勃什麽也沒說,只是輕輕的走過去,將哭得梨花一樣的關萍抱在自己的懷中,一邊用手輕輕的撫摸著關萍的後背,一邊仿佛自言自語,仿佛是說給關萍聽,又仿佛是說給他自己:

“別擔心,你已經獲得了重生!噩夢已經過去,未來會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