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3章 風險評估(第2/2頁)

藍禮輕輕揚了揚眉尾,這是非常有趣的一個主題,就好像深入“沉默的羔羊”的漢尼拔教授的心理世界一般。

“不過,這不是常規意義的罪案懸疑劇,更多是以罪案為背景的歷史紀實劇。”安迪又接著補充說道,“你知道的,大衛的剖析視角總是有些不同的。”

“人。大衛·芬奇的劇集最終還是喜歡落腳於人。’十二宮’就是最好的典型。”藍禮卻是再熟悉不過的口吻。

安迪立刻笑了起來,“對,就是類似於’十二宮’。”

魯妮抿了抿嘴角,嘟囔著吐槽到,“難怪那些電視台都不願意投錢了。”

2007年上映的“十二宮”,曾經被認為是大衛·芬奇最失敗的一部作品,派拉蒙影業投資了六千五百萬美元,邀請到了小羅伯特·唐尼、傑克·吉倫哈爾、馬克·魯法洛等一眾演員加盟,講述舊金山七十年代自稱為“十二宮殺手”的偵破過程——與“開膛手傑克”一般,這也是現實之中至今依舊沒有能夠破解的懸案。

但電影上映之後,卻遭遇到了觀眾的口誅筆伐,盡管媒體綜評足足有七十八分,票房表現卻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北美最終只收獲了三千三百萬美元,讓派拉蒙影業狠狠地虧了一筆,後來在影評人之中也沒有引起太多討論。

不過,伴隨著時間的沉澱,就如同“搏擊俱樂部”一般,“十二宮”的出色與優秀也逐漸被越來越多大眾認可,甚至於不少資深影迷認為,這是大衛的巔峰之作,超過了“搏擊俱樂部”和“社交網絡”。

“十二宮”這部作品,大衛就試圖挖掘出每一個角色的心理,他將鏡頭對準了辦理案件的每一位關系人,卻又不是關於案件本身而是關於真相,每個人內心深處對於真相沖充滿了一種躁動不安的渴望,而這種渴望可能讓讓一步步走向偏執與瘋狂,在挖掘真相之前永遠無法安寧。

整部電影細膩而巧妙地制造出了那種步步緊逼的氛圍,然後圍繞著一個“無法求證的真相”來展現每一位參與者的影響,生活軌跡就在悄無聲息之中被改變——不僅僅是受害當事人,辦案者也同樣成為了兇手的“受害者”。

這才是大衛·芬奇最為厲害的地方。

顯然,“心靈獵人”也應該是如此。其實在“犯罪心理”之中,編劇們就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出每一位犯罪心理分析師的自我困境,在偵破案件的過程中,他們也不可避免地受影響,那些黑暗逐漸破壞吞噬他們的心靈;那麽,將視線焦點放在犯罪心理開山鼻祖身上的“心靈獵人”,就更加應該是如此了。

正如魯妮所說,難怪電視台格外謹慎了。如同“十二宮”一樣,也如同“雙峰”一樣,制作如此風格的劇集,必須面臨巨大風險,即使是HBO和奈飛也必須謹慎、再謹慎。

“這挺有趣。”藍禮做出了評價。

有趣,卻不是為之激動。

安迪朝著魯妮投去了一個無奈的眼神,這讓魯妮眼底的笑容翻湧了起來,“你知道藍禮的,我也無法解讀他的想法。”

被魯妮如此吐槽一番,安迪也跟著笑了起來,“有趣?這是什麽評價?聽起來不錯但實際沒有什麽想法的有趣?還是感覺有點意思可以嘗試看看的有趣?我沒有辦法告訴大衛,藍禮認為這個提案很有趣,然後這就是全部了。”

如果按照藍禮以往挑選作品的習慣,其實安迪可以有八成把握,藍禮會喜歡這個劇本。

一來,落腳於角色,展現出角色的成長,給予演員足夠發揮空間;二來,題材獨特,真正展現出心理層面的變化;三來,大衛·芬奇,他是藍禮一直都非常喜歡的導演之一,如果有合作機會,他不會拒絕。

唯一的減分因素應該就是電視劇。

不過,現在越來越多大牌演員和導演都紛紛前往小屏幕,時代已經截然不同了,就好像大牌演員返回戲劇舞台一般,這是一種潮流,而且是一種挑戰;更何況,藍禮應該對電視劇還是電影沒有排斥。

但今天情況特殊,安迪也沒有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