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7章 踢到鐵板(第2/2頁)

藍禮擁有劇本決策權。

正式開拍之前,藍禮就已經過目劇本,並且拍板同意;現在又需要做出大幅度變動,甚至是改變了劇本對主要人物的塑造,為了爆米花的節奏而犧牲角色,然後根據流水線來打造作品,這就顯得擁擠而倉促了。

在電影拍攝已經進行兩個月的情況下,事情就變得棘手起來,藍禮的“表演節奏”也被打破。

當然,就事論事的話,客觀來說,凱瑟琳對劇本的某些想法是正確的,她才是真正的制片人視角:

比如說,為了控制敘事節奏,盡可能減少戰場對話、增加打鬥場面,並且以更加幹脆利落的剪輯來控制場面調度,這對商業電影來說都是必要的改變——可以看做是加裏斯在拍攝“哥斯拉”時遇到的一些缺點和弱點。

“明日邊緣”能夠取得成功,保羅·格林格拉斯的節奏控制與淩厲剪輯,絕對是密不可分的。

而關於劇本的其他細節,藍禮也願意開放可能性,不管贊成還是反對,全部可以慢慢討論、慢慢商議,他可以以演員的身份提出自己的意見與看法,最後由加裏斯和整個編劇團隊來完成最後整合,看看哪些部分需要調整、而哪些部分則不需要,在拍攝過程中尋求進步的空間。

但凱瑟琳的算盤卻遠遠不止如此。

她認為加裏斯在場面調度和氣氛營造方面確實實力出眾,但在節奏控制和特效呈現方面還是有著短板。

她不僅堅持劇本需要修改,而且堅持劇組需要調整,也許應該聘請第二位導演進組,看看能否與加裏斯碰撞出火花——她甚至還給出了建議人選,托尼·吉爾羅伊。

托尼·吉爾羅伊是“夜行者”導演丹·吉爾羅伊的哥哥,同樣也是編劇出身,“魔鬼代言人”、“絕世天劫”、“諜影重重”系列等等全部都是他的作品;2007年,托尼與弗蘭克·馬歇爾合作,執導了自己第一部導演作品“邁克爾·克萊頓”——這部作品贏得了七項奧斯卡提名,最終斬獲最佳女配角獎,後來他還擔任了“諜影重重4”的導演。

從這一個小小的細節就可以看得出來,凱瑟琳的整個思路非常清晰,就連“協助拍攝”的導演人選都確定了下來,托尼·吉爾羅伊的那些特質恰恰就是凱瑟琳希望彌補或者提高的部分,話裏話外都有著勢在必行的姿態。

藍禮結結實實地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面對著準備充分的弗蘭克·馬歇爾、咄咄逼人的凱瑟琳·肯尼迪,他也有些招架不住。

顯然,作為一名制片人,藍禮確實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制片人到底應該如何幹涉導演的工作,哪些部分可以幹涉、哪些部分盡可能不要幹涉;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哪些部分應該尊重作者電影的特色,哪些部分則需要根據流水線規律來打造……諸如此類等等。

如果沒有藍禮的“幹涉”,加裏斯·愛德華斯應該很難阻止凱瑟琳。

然後,藍禮的一些疑問就能夠得到解答了:

比如說,後來“遊俠索羅”的劇組矛盾沖突,其實在“俠盜一號”就已經可以窺見端倪了,繼而延伸到“星戰系列”的其他作品身上,最終凱瑟琳選擇JJ·艾布拉姆斯回歸星戰系列,絕對不是隨隨便便的草率選擇。

再比如說,上一世的“俠盜一號”成品質量稍稍有些不太和諧,而且與“哥斯拉”的風格特色也相去甚遠,盡管票房數據依舊創造了不俗成績,但媒體綜評只有六十五分,同時後續票房走勢也缺少一點點尾勁。

加裏斯在自己力所能及範圍之內做到了最好,但有些事情,他終究還是沒有辦法撼動凱瑟琳的決定。

而現在,藍禮則成為了最大的未知因素——這也是凱瑟琳從最開始就不喜歡鮑勃·艾格選擇藍禮的原因。

事實也是如此,第一次碰面,對方有心算無心,藍禮完全落於下風,踢到了鐵板;但過後,藍禮冷靜下來,細細思考,又與加裏斯碰面交談過後,了解到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就重新站穩了腳跟。

藍禮與凱瑟琳之間,展開了一番角力,從三月到四月,“俠盜一號”劇組內部的緊繃氣氛始終都沒有消散——

如果有人好奇,為什麽狗仔們怎麽都沒有辦法探知到劇組情況,這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