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7章 引爆新聞(第2/2頁)

連續三個晚場的午夜場都點燃了觀眾的熱情,尤其是第三個晚上,雖然上座率沒有達到百分之百,但散場之後,超過一半的觀眾都在現場逗留,徹夜長談,熱火朝天的景象著實是太久太久沒有看到了。

作為獨立電影的勝地,聖丹斯也必須向市場做出妥協——如果他們固步自封、閉關鎖國,僅僅只是自娛自樂,那麽那些優秀的作品也始終只能在小眾之間流傳,不要說盈利了,就連推廣都是不可能的,長此以往,那些真正的藝術家只會越來越窮困潦倒,藝術電影也將逐漸沒落。

所以,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聖丹斯向好萊塢廣開門戶,尤其是2006年之後,以派拉蒙和韋恩斯坦影業為代表的好萊塢勢力開始進駐聖丹斯,挖掘更多的優秀作品,推向年終的頒獎季,這使得越來越多聖丹斯作品走上了國際舞台,引來了更多的矚目,為獨立電影人們贏得了更多機會。

有得必有失,相對應的,聖丹斯也或多或少沾染了一些“煙火氣”,商業化傾向還是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電影節。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越來越多非專業影迷、甚至根本就不是影迷的遊客,過來這裏湊熱鬧,帕克城的討論氣氛也開始變得紙醉金迷起來。

通宵達旦地討論著自己喜歡的電影作品,沒日沒夜地遊走在各個影院觀看作品,無處不在的電影爭論……曾幾何時,這是聖丹斯最引以為傲的電影氣氛,現在卻只是留在記憶的深處。

遙想1992年,他們喋喋不休地爭論著,昆汀·塔倫蒂諾、格雷格·阿拉基(Gregg Araki)、阿利森·安德斯(Allison Anders)三位帶著處女作前來帕克城的導演,到底誰更加優秀,到底誰應該贏得評審團大獎,又到底誰能夠在好萊塢大放異彩。

但又有誰能夠想到,那一年卻是另外一位新人導演以處女作收獲了當年的評審團大獎呢?亞歷山大·洛克威爾(Alexandre Rockwell),早就已經湮沒在好萊塢歷史長河的一個名字,甚至現在根本沒有多少人聽說過他的存在。

這一次,聖丹斯又再次重現了如此盛況。當然,這無法和1992年相媲美,卻依舊讓人重新窺見到了聖丹斯的光輝——

電影,這一切都是關於電影的,也只是關於電影。就好像“愛瘋了”這部作品,一切都只關於愛情。

如此盛況,又一次登上了各大新聞媒體的娛樂版頭條,無數視線都紛紛投向了冰天雪地的帕克城,在那皚皚白雪之中,汩汩流淌的熱情猶如火山噴發出來的巖漿一般,讓整座小鎮綻放出了萬丈光芒,宛若盛夏。

緊接著,“西雅圖郵報”的記者伊萊·瓦拉赫第一時間爆出內幕新聞:“焦點影業以五百五十萬美元,強勢拿下‘愛瘋了’的北美發行權!”

消息出來之後,頓時轟動了整個北美。五百五十萬的版權成交價格,即使在多倫多,也算是上遊水準,而放在聖丹斯,2011年的聖丹斯,這就是頂級價格,也是繼2009年的“珍愛”之後,又一部發行版權成交價格高於五百萬的作品,引爆了業界的一片轟炸聲,無數跟蹤報道紛沓而至。

“韋恩斯坦影業錯失‘愛瘋了’北美發行權,哈維怒不可遏。”

“派拉蒙優勢遺憾退出競爭,在明年的頒獎季爭奪戰中,先輸一程。”

“福克斯探照燈表示對‘愛瘋了’不感興趣:但那的確是一部有趣的作品。”

“焦點影業劍指2011年頒獎季,見證藍禮·霍爾的強勢崛起。”

“又一部‘珍愛’?‘愛瘋了’從聖丹斯異軍突起!”

……

一般來說,發行公司在聖丹斯的動作都會稍稍謹慎一些,不同於戛納、多倫多等地,電影節舉行的過程中,版權交易的新聞就漫天飛舞,由於聖丹斯特殊的獨立電影屬性,發行公司都會等到閉幕式之後再出手,看一看獎項的走勢、看一看媒體的評論、看一看觀眾市場的反饋。

但是今年,焦點影業卻搶在一眾競爭對手的面前,先下手為強,一鼓作氣地將“愛瘋了”收入囊中,僅僅是這一個動作就可以看到焦點影業的決心了。

當然,如果“愛瘋了”能夠在頒獎典禮上斬獲獎項,自然是水漲船高;可如果空手而歸的話,焦點影業這筆交易就顯得操之過急了。

問題就在於,焦點影業這一次賭博式的搶先行為,是否能夠值回票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