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改變世界糧食格局

未來糧食工廠並沒有因為對媒體的開放而停止生產,工廠內部的小環境—空氣溫度、濕度、通風等能夠完全達到大米的生長要求。

記者們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陸陸續續進入工廠,當親眼看到一個個巨大的玻璃容器矗立在工廠內部排架上時,不由得發出了驚嘆之聲。

有些人雖然在新聞上看到過對盤古科技培養肉的報道,也了解過培養性食品的生產流程。

但是新聞媒體報道是一回事,自己親眼看到又是另一回事。

“這才是未來化的糧食生產工廠!”心浪的記者不停得對著玻璃容器拍照,不斷地感嘆道。

“將夏天農戶在田間辛勤的勞作和未來糧食工廠作對比,盤古科技的確又改變了一個行業。”

“我來科普下背景,不然你們會覺得盤古科技做農業會來得這麽突然。半年前盤古科技就已經開始生產培養大米、培養肉等一系列培養型食品,並且在自家公司的食堂開賣。

這一次這樣突然大規模的擴大糧食生產,主要還是受到夏國糧食預期欠收的影響。往深處我們就不說了,大家可以了解夏國糧食產量、糧食價格和世界糧食產量,價格的關系,盤古科技這一次是為了穩定夏國的糧食價格,穩定夏國的物價,同時也是將咱們自己的飯碗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將是一次偉大的變革。”

歐洲,路透社的記者根本不敢相信,因為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在如此小的面積收獲這麽多的糧食,在技術上來講實在是太難了。

歐洲的農業學家一直以來都在尋求對糧食的無土培養。技術上來說,這完全成熟的,但是產量和生產時間完美沒有辦法和盤古科技相比。

歐洲不少農業實驗室也在做類似的實驗,培養土豆,培養小麥等等,產量達不到要求不說,成本還高。

因此,除非是航空航天和極端實驗要求以外,歐洲的實驗是沒有任何普及價值。

植物的生長是有周期性的,而通過細胞表達的方式,讓水稻的細胞定向表達為大米,並且速度奇快。

路透社不相信,認為夏國實在作假,他們想到了過去夏國一些地方為了宣傳糧食的產量高,將附近是多畝地的糧食都堆積在一塊田裏算一塊田的產量。

這一次盤古科技的未來農業工廠是否會這樣做?

路透社的記者當即就提出了疑問,說道:“我們沒有看到糧食生產的整個過程,怎麽能夠確認你們工廠生產糧食的真實性?在這樣小一個車間,十天就能夠產生十多噸的糧食在技術上是不能夠實現的。”

盤古科技的技術員微笑著看著路透社的記者,回答道:“一百年前,人們認為登上月球也是不可能的。”

盤古科技技術員這樣的回復在記者們看來更像是強詞奪理,大家需要的是更有說服力的證明。

技術員小張稍後說道:“大家請稍安勿躁,工廠開展了一次生態體驗活動,要是大家願意,可以在未來糧食工廠進行為期十天的拍攝之旅。”

小張笑了笑說道:“不過我們不包食宿,要是大家願意,可以在未來工廠外的小廣場處搭建帳篷。”

小張這本來就是玩笑之話,哪兒知道路透社的記者還是認真了,記者們為了弄清楚事實真香還真的在工廠外的小廣場安營紮寨。

對於路透社的記者,小張也是服了。

大米生長的周期之中,路透社的記者被允許每天進一次工廠拍攝大米的生長狀況,從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一個個細胞到最後的大米顆粒。

每一天一個階段,路透社的記者還真的將其記錄了下來。

當看到未來糧食工廠第二次收獲大米的時候,路透社的記者用鏡頭記錄下了工人們將大米從玻璃培養器皿中卸下來的盛況時,雞皮疙瘩從頭麻到腳。

他見識到了人類農業史上最偉大的盛況,見識到了人類農業從田裏耕耘到工廠量產的革命性變化。

路透社的記者當即就評價道:“夏國將擁抱未來!”

當天路透社的就以頭版頭條報道了盤古科技未來農業收獲大米的情況。並且評論道:“盤古科技徹底解決了糧食問題,這對整個人類來說有重要意義。截止2020年,全球生活在平困線以下的人口有15億人,當人類正在輸掉和貧困的戰爭時,盤古科技或許能夠解決這個難題。”

路透社的報道在歐洲引起了轟動,別看歐洲的國家比較發達,但是吃飯問題在歐洲也是個大問題。

特別是在西亞地區和東非地區發生戰亂,不少難民湧入歐洲之後,歐洲本地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急劇增加。

“我們或許應該引進盤古科技的未來糧食工廠,重整咱們國家的農業大國地位。“法蘭西的網友看到了報道之後,評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