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江城糧倉(第2/2頁)

這種做法更是讓工廠主們一頭霧水,大家都在想,老工業區到底要幹嘛!

不過對老工業區那些失業和即將失業的工人們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工人們經過培訓後會來到桑田農業的各類崗位上,他們將負責糧食的采集、分類和運輸。

合理利用工人,暫緩純智能化腳步是蕭銘的計劃之一。

這樣做是因為智能化的糧食采集、分類、運輸設備需要生產制造的時間,盤古科技這邊等不及,另外就是雇傭工人解決江城的失業率也是江城的意思。

高思綺在一號工廠內部抽查大米的培養和生產。

一號工廠占地300平米,新搭建的鋼架上堆滿了玻璃器皿,在其中就是正在生長的大米。

經過盤古科技基因表達調控培養的大米,大米與大米之間由透明裝的為繁育完整的糠皮分隔開。

待大米成熟以後,通過鼓風機一吹,未發育成堅硬裝的糠皮就會自動脫落,這還可以成為家禽的飼料。

大米從培養到成熟,成熟周期為十天,而300平米的單層生產車間,十天能夠產生大米重量為15噸,年產量為547.5噸。

目前盤古科技擁有三十個300平米左右的廠房,十天的產量能夠達到450噸。

如果將廠房的面積轉化為以畝為單位,未來糧食車間每畝地的年產為1216.67噸約合243.33萬斤。再做一個對比,袁伯伯雜交稻優質產品每畝地年產1000斤計算,一畝地的未來糧食工廠可以代替2433.33畝地的傳統產糧地,也就是節約了2433.33畝耕地,這還是最基礎的未來糧食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