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基礎學科的荒漠

蕭銘和學校的創業中心正式簽訂了贊助合同,並且讓財務先給學校轉款200萬的贊助費。

為此,蕭銘還得到學校創業中心優秀校友和優秀企業家的稱號。

兩個紅裏透金的獎狀送到了蕭銘的手裏,蕭銘也是相當無奈。

這就是夏國的國情,別看江城大學那麽大,其實在很多領域是相當缺經費的。

國家的教育和科研經費一般都向重點教學和科研領域傾斜,一個學校也就那麽十多個重點項目。

別的專業和項目就要學校和老師自己想辦法了,最好的辦法就是校企合作。

別說蕭銘在這裏贊助了200萬,就是贊助了20萬,也是兩個紅裏透金的獎狀。

拿到獎狀後,蕭銘怎麽覺得自己掉坑裏了。

不過學生們可不這樣想,他們看到了苗葉麗和李亞飛的成功,卯足了勁想在這上面努力一把,說不準盤古科技下一個投資的就是自己呢?

蕭銘帶著證書和獎狀在創業中心和老師學生們胡侃了半個多小時,下課了。

李亞飛堅持要請蕭銘吃晚飯,被蕭銘拒絕,因為錢怡那邊打來電話,夏國知名的量子物理方面的專家名單和他們的詳細資料已經列了出來。

蕭銘得馬上去光耀大廈看看情況,他向李亞飛揮揮手說道:“下次再約。”

光耀大廈,盤古科技總部。錢怡拿著平板找到蕭銘。

“人數統計出來了,全國從事量子力學研究的專家總共112人,除了品行不端正的,例如抄襲論文、亂搞師生關系等,總共人數只有46人,一百人都不到。”

錢怡補充道:“我這裏說的專家是專門從事量子力學研究並且有研究成果的專家,並非教授量子力學的一般教師,如果說教師那就比較多了。”

錢怡分析的很有道理,教授量子力學的老師很多,普通大學物理就會有小部分的涉及,而真正研究量子物理專家教授實在是太少了。

“100人都不到!”蕭銘驚呼一聲,在蕭銘的概念中人數至少應該有萬人以上才比較合理。

量子力學應該屬於基礎類自然學科,關系到人類未來科技的進步。基礎類自然學科的進步才能讓人類科技進步。

為什麽人們感覺夏國封建時代兩年多年,科技進步相當緩慢,而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的這兩三百年,人類科技進步神速?其中的原因就是人類自然學科的進步。

“就這麽多!我們甚至連三本和專科院校的教授以及民間科學家都考慮了。”錢怡聳聳肩說道:“夏國科技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的地方不是什麽5G產業也不是航天器和導彈,而是基礎類學科。”

錢怡舉例子說道:“數學、物理、新材料、生物等等這些基礎自然學科,我們和世界有相當大的距離。

我們的高鐵可以號稱世界第一,但是高鐵軌道用的螺母我們要進口東洋的,自己制造的質量怎麽都無法達標。我們的航天器可以飛奔月球,但是其中的一些傳感器,國外對我們禁運我們無可奈何也只能選擇走私,自己就是沒那個技術。”

錢怡補充道:“基礎自然學科不達標,我們的科技工作者似乎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蕭銘說道:“其實是意識到了,只是沒有人願意去做。研究數學和物理學能夠賺多少錢?研究蓋房子、做互聯網、做金融才賺錢!”

錢怡噗呲笑了一聲,將平板遞給蕭銘說道:“你先看看,需要多少人?我們想辦法將他們弄到公司來。”

蕭銘隨意點開一個人的資料仔細查看,心中猶如一塊石頭堵在那裏。

徐利民,男,53歲,水木大學物理系畢業,余杭大學物理學教師,注意是教師不是教授,從事量子力學研究三十余年。

這三十余年,徐利民發表的論文寥寥可數,因此還是講師,沒有被評定為教授的職稱。

但跟奇怪的是,徐利民連續十年被學生們評定為心中最優秀的教師。

余杭大學的講師待遇是什麽?

每個月8000左右到手的工資,住學校上世紀七十年代修建的福利房。

8000元到手,加上年終獎也就不到二十萬,蘇杭這樣的大城市,徐利民將積蓄全部投入到實驗後過得相當清貧,別說置換住房了,他上下班還騎自行車,而那些比他年輕二十歲的教授們早就開上了奔馳寶馬。

這三十年來,徐利民就研究一件事,量子的自旋效應。

徐利民為此發表了僅有的兩篇論文,但是因為多種原因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

沒有重視就沒有研究經費,沒有研究經費就只有自己投入時間和金錢研究,徐利民越來越窮,快要窮死了。

“這人可真夠慘的!”蕭銘簡直不忍直視,水木大學畢業高材生,在學校混了幾十年還是這種水平……

錢怡感嘆道:“很正常啊,沒有論文就沒有職稱,沒有職稱就找不到研究生,拿不到研究經費,然後繼續沒有論文,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