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6

漫天的大雪,在黃昏時更大了。簡又然坐在車子裏,車子行走得十分緩慢。從下大雪開始,簡又然已經五天沒有回省城了。高速封了,國道也是積雪太厚,難以行走。

當然,這不是主要的。李明學書記正帶著全縣的幹部群眾抗雪,作為副書記,簡又然這時候,心裏想的也就只能是抗雪了。他用了四天的時間,將全縣的十個鄉鎮全部跑了一遍,一方面抗雪,一方面也了解情況。秘書小鄭說,簡書記真是一個高效率的領導,四天跑十個鄉鎮,簡直是不太敢想像的。

湖東是全省較早的鄉鎮撤並試點縣,原來有二十多個鄉鎮,李明學說他“記這些鄉鎮領導的名字就煩”。因此,一改就改了個徹底,有人說李明學這種改法,是向早些年的區一級倒退。李明學說,現在講究的是服務,是效率,搞這麽多鄉鎮,無非是多一些幹部,多一些級別。湖東的改革得到了省委的肯定,中組部也進行了通報。

但是,湖東當地的幹部都知道,李明學書記的這個改革並不是十分成功的。關鍵是人還在。中國這麽多年,官場上的改革很多。特別是機構改革,進行了七輪,然而收效甚微。並不是改革的方案不行,也不是沒有改下去。重要的一點還是一個字:人。改革一次,居然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改革時單位看起來縮水了,可是改革後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增加。這次,簡又然到鄉鎮去,看見有的鄉鎮居然在三個地方辦公。一問,說劃在鎮政府名下的人員,有三百多。既然合並了,又不好還分在原來的地方辦公,就只好在現在的政府邊上,不斷地租用企業的廠房,或者是民房,全縣所有的鄉鎮,辦公場所沒有少於兩處的。大一點的鄉鎮,三四百人,小一點的,也有兩百多人。合並前的委員們,也還都是委員。因此,有的鄉鎮,就僅僅黨委委員就三十多,開起黨政聯席會來,黑壓壓一片。

簡又然聽了幾個鄉鎮的匯報,他關心起開會的方式來。問這麽多人開會,如果討論時,怎麽辦?

“怎麽辦?那好辦啊。”大路鎮的葉書記快人快語,“原來是黨政聯席會,大家都發言。現在改了,只有副書記和涉及到分管的才發言。一般議題,先在書記辦公會上定了,到聯席會上只是宣布。”

“沒法討論啊。一討論起來,就收不住了。每人一句,也得講上個三五個小時。那還了得?”葉書記說完,簡又然也笑了。他想起三十多人在一起研究問題,要是都說,都發言,也確實亂得難以收拾了。他搖了搖頭,卻沒有說話。

大雪使湖東縣的部份道路封斷了,李明學書記在這方面是很敏感的。他立即組織了全縣的機關幹部,集中上路掃雪。簡又然一邊跑鄉鎮,一邊也不斷的參與著組織掃雪。電視台有一個記者和一台攝像機一直跟著他。簡又然對記者小黃說:少拍些我的鏡頭,多拍些群眾的鏡頭。

小黃點點頭,但鏡頭還是跟著簡又然轉。電視台到了縣一級,其實就是領導活動信息台了。領導的行動,就是新聞記者的敏感點。因此,每档新聞,領導總是從大到小,一字溜兒排開。這排名,也就是節目的前後順序也是很講究的。湖東電視台的原來的台長溫平,就是因為在節目排序上,把兩位縣領導排錯了,加上漏報了三次個別領導的名字,最後被以“缺乏新聞敏感性”調到了農業局當副主任科員了。

簡又然當然也會注重這個。他到了湖東,就是湖東的副書記了。一般群眾看新聞,不就是看這些領導的面孔?哪個領導出來多了,鏡頭多了,群眾就熟悉些。相反,一個縣領導,如果太長時間不出來,不露臉,就會有人擔心了。外界或許就有傳言:某某領導,因為腐敗,被雙規了。縣級是這樣,省級是這樣,更上面還是這樣。

湖東電視台的新聞一出來,大家都知道,湖東又來了一位簡書記。這是一個很有些風度的書記,一到縣裏,就不斷地出現在各地抗雪現場。有人就打聽,這簡書記是……啊,原來是省下派來掛職的。像這樣來掛職的好書記,好像不多了。

可以說,簡又然這第一次亮相,是十分成功的。漫天而無節制的大雪,把他很自然地推到了湖東人民的面前。他在風雪中深入鄉鎮,指導和調研,又無聲地給了湖東人民一個信號:簡又然雖然是個掛職的,但是,他是湖東的副書記,他是來做事的,並不是單純的來鍍金的。

簡又然這麽一跑,在縣委內部也產生了一些震動。一個下派掛職的副書記,天天戰鬥在抗雪第一線,這讓一些思維習慣了的人,有些不太習慣。簡又然剛回到縣委,副書記劉中田就到了他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