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課題

傍晚,林大可作為東州駐京辦的主管市長特意宴請了駐京辦的處以上幹部,在北京花園駐京辦的餐廳,擺了兩大桌,林大可端著倒滿二鍋頭的酒杯挨桌敬酒,非常平易近人。

晚宴後,林大可特意將丁能通、楊善水、胡占發和榮國庫叫到了自己的房間,他要專門聽聽關於駐京辦轉變職能課題組調研情況的匯報。

"能通,聞天同志布置給你們的課題進行得怎麽樣了?"

林大可一人發了一支煙,丁能通趕緊給林大可點上,眾人也分別點上,匯報就在平和的氣氛中開始了。

"林市長,我到駐京辦以後專門開了黨員幹部大會,又成立了課題小組,由占發和國庫負責,他們已經跑了五十二家副省級以上的駐京辦,地市級的駐京辦也跑了將近三分之一,縣駐京辦也跑了十幾家,還專訪了香港駐京辦,初步搞了一個調研報告。我看了,雖然有些建設性的意見,但是還不成熟,我建議他們再聽聽常到北京辦事的企業家甚至到北京看病、送孩子、到北京上學以及農民工等一些老百姓的意見,這個課題既然搞了,就要與時俱進,有可操作性和普遍推廣的意義。"丁能通躊躇滿志地說。

"你們的想法很好,實事求是地說,駐京辦事處在中國的確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機構,是中國特色的產物,在普通老百姓和一些地方幹部心目中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甚至有些人會問,駐京辦事處在北京都忙些啥?咱們這個課題就是要回答忙些啥的問題。駐京辦最初的雛形是清朝時期的會館,那是基於同鄉需要自然產生的一種半官半民間的組織,當時會館的核心功能是為進京趕考的士子提供住宿及後勤服務。有些邊遠的考生,考試不中,也不回家,就在會館裏一直住到下一科大考。後來,會館的業務不斷擴大,為旅居京城的各階層同鄉提供各種類型的幫助,比如經營同鄉墓園,教育、義演、殯葬、慈善事業以及同鄉需要的其它雜務。會館的功能應該對你們駐京辦有所啟發呀!" 林大可吸了一口煙說。

"是啊,1905年中國廢除了科舉制,會館這一國粹級的文化現象也隨之衰落了。解放以後,中國成為一個高度計劃的社會,人員不能隨便流動,會館基本宣告死亡。" 丁能通補充說。

"其實,老祖宗給我們留下許多好東西,現在很多人之所以那麽愚蠢,完全是因為他們忘記了歷史,駐京辦轉變職能這個課題,一定要拓寬視野,把心胸放遠一些。" 林大可豪放地說。

"林市長,我們確實考慮了一些新的功能,在調研中發現,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情況下,一些駐京辦以往收集信息的功能弱化了,然而,另外一種職能卻在強化,那就是瞄準北京這個全國最大的人才庫,從北京'挖人',有的駐京辦已經成立了人才市場處,目的就是促進北京和當地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跨區域交流,為兩地的企業提供跨地區的人才服務,宣傳展示當地的人才優惠政策,在北京了解全國最新的人才動態,反饋當地,以更好地指導當地的人才工作。"胡占發謹慎地說。

"好,這個職能轉變得好,為有志於到東州這個老工業基地發展的各類人才提供咨詢和聯絡,人才的視野要寬一些,包括應屆畢業生、在職人員、離退休專家、留學回國人員等等,駐京辦要有膽量在北京這個人才高地上安營紮寨,為東州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各類人才。有些人說,駐京辦是滋生腐敗的溫床,應該撤銷,我就不同意這種觀點,我認為駐京辦的功大於過,利大於弊,各地駐京辦都為家鄉的建設和首都的繁榮穩定做出了貢獻。"文革"時期,各地駐京辦被汙蔑為盜取中央情報的特務組織,予以取消,不是也有'死不悔改'的,轉入地下一直堅持到改革開放嗎?" 林大可動情地說。

"是啊,改革開放初期,駐京辦主要擔負著接待當地政府官員和為地方經濟建設招商引資、收集信息的任務,各地選派精兵強將,揮師京城,為當地的建設施展渾身解數,為中央政策的貫徹和落實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楊善水感慨地說。

"善水,你就是改革開放初期到的北京吧?" 林大可饒有興趣地問。

"是啊,當時我大學剛畢業被分配到市政府辦公室工作沒幾天,就被派到了駐京辦,一幹就是二十年啊!" 楊善水慨嘆道。

"這些年,駐京辦為東州可沒少做貢獻啊,遠的不說,能通的前任老主任就爭取了國家投資一百億的五十萬噸紙漿項目落戶到了東州,還為東州鋼鐵廠爭取到了三個億的技術改造貸款和近一千三百萬美元的外匯額度,為東州引進的外資和內資就不用說了,每年都在十億美金左右。能通就更有本事了,在花博會開幕那天,竟包了一架波音737客機把包括有關領導以及經濟界、文化界、新聞界的知名人士,著名專家,學者總計有一百四五十人的中央高層代表團送到了開幕現場,開創了東州有史以來對外交流和外事活動之先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