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2/12頁)

按理說,從天時、地利、人和諸方面考量,現在搞這個工程,應該都是最佳時機。

一方面,來到陽城一年多,擔任市長也快滿一年,通過這個“鯤鵬館”工程的造勢,果真達到了撬動官場、聚攏人心、站穩腳跟的目的。尤其是借著工程籌建班子的建立,雖然動用的只是孫健、姜如明、徐曉凡、喬維民、於海東等少數幾個幹部,卻波及並帶動了整個官場,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現在,不再有人刻意保持距離、敬而遠之,觀望等待的人也明顯少了。即使偶爾在機關食堂吃頓便餐,或是在樓下電梯口等電梯,也會有很多幹部主動往跟前湊,千方百計找機會搭句話、露個臉。憑借廖志國多年為官的體會,從人氣民望角度看,現在這個時候,正是他一呼百應成大事的最佳時機。

另一方面,隨著洪大光的受傷,陽城政壇出現了多年不遇的團結、和諧景象,市委、市府兩個主官之間的關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諧調一致。尤其經過廖志國的授意,黃一平借新華社駐省分社記者的筆,寫了內參呈送省委領導及北京總社,受到高層關注後批轉下發,效果非常明顯。繼梁副書記與省委組織部長第一時間探視之後,省委龔書記與省長分別前來陽城看望,說了很多鼓勵安撫的話,省裏其他常委、副省長、人大副主任也都相繼來過。省裏領導如此密集來訪,表面是看望慰問受傷的洪大光,實質也是對陽城近期工作的褒獎,包括冤家對頭丁松在內的陽城人,都看出此次洪大光是沾了他這個新任市長的光。個中緣由與奧秘,別人也許還蒙在鼓裏,洪大光本人卻是一清二楚。因此,他多次拉著廖志國的手,深情且真誠表示:“在陽城,你不必把我當什麽市委書記、人大主任,只當是你一個可以信任與依靠的老大哥。你廖老弟想做的事,我百分之百支持!”

當然,群眾對你再熱情,洪大光對你再表示支持,這些也都只是精神層面、道義性質。說白了,群眾的熱情變不來真金白銀,洪大光的市委、人大也不會負責資金籌集,數十億元的建設資金還得自己這個市長來想辦法。巨大的資金壓力,一下就全落到了廖志國身上。

不錯,廖志國過去是做過鄉長、縣長,經手工程數以千百計。可是鄉長、縣長與市長不同,陽江的情況與陽城也不一樣。在鄉、縣那樣的基層,最大的工程不過就是修座橋、築條路,費用頂多數千萬。而且,陽江經濟發達,政府財政與民營資本都很雄厚,籌資十億八億不是個難事。如今身為市長,做如此一個大工程,又是在陽城這樣的經濟欠發達地區,三十個億可能就是一座壓頂泰山了。

私下裏,廖志國也算過細賬,三十億元的投資,目前陽城財政能夠擠出十個億,工程建設方墊資一部分,材料供貨商拖欠一部分,實際缺口大約還有十億元。

這邊資金問題還未想明白,那邊工程選址難題馬上就頂到眼前。

50

“廖老弟啊,關於這個工程,別的事情我都不幹涉,只是有一樣請你務必慎重考慮:選址。中陽地產那邊的情況你也都清楚了,當年我們費了大力氣才將儲開富從南方挖過來,說好了請他投資開發江邊,建設一個濱江新城,條件是給予政策優惠和城市中心南移。剛開始,那裏全是一片荒蕪的灘塗,人家花費了很大的人力財力才把土地搞平整。可是現在弄成這樣,傷人家投資者的心,我們陽城市委市府也失信哪!”洪大光一番懇切言辭,相當推心置腹,說得廖志國心裏也隱隱發酸。

屁股一轉,丁松也拉住廖志國,情真意切說了一番話:“我是卸任市長,你是新任市長,按說前任不管後任事,可是有一點我這個做哥哥的得提醒你:城市中心南移或北遷,事關陽城百萬百姓及子孫後代,不能因為某些人一己私心的幹擾,就輕易作出改變。否則,對你老弟的官望、前途都有很大影響,陽城廣大幹部群眾也不答應啊!”

對於洪大光、丁松話裏話外的意思,廖志國都聽得清清楚楚。

事實上,廖志國也知道,這麽多年來,洪大光與丁松鬥法的主陣地,就是關於城市中心南移還是北遷,或者說得再直白一些,就是集中在儲開富的那個濱江新城上。當年,洪大光身為市長,為了在任內快些做出成績,不辭辛勞到處奔波,好不容易才拉來了儲開富這麽個財神爺。其時,不論出於真心也好,還是連哄帶騙也罷,總算讓儲開富在陽城成立了公司,投入了巨資,於原本不毛之地的江灘上建起了樓房,不僅拉動了地方GDP和財政稅收,而且也給洪大光本人提供了政治資本。後來,等到丁松主政市府,洪大光就任市委書記,兩人因為眾多復雜因素矛盾激化,儲開富的中陽地產成了犧牲品、替罪羊,實際上等於給了洪大光一個大大的難堪。及至年前省裏換屆,洪大光本來一只腳已經踏上副省長寶座,可臨近投票選舉前夕,還是因為這個濱江新城的問題,一幫建築工人借口工資被拖欠,鬧到省委門口靜坐示威,更是一舉擊碎了洪大光的升遷夢。眼下,只要儲開富的這個濱江新城一日不擺脫困境,洪大光在陽城就一日不得安寧,未來進軍省城也就隱患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