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歸位(第7/9頁)

常友連還說,在北京學習期間,中央組織部和中央體制改革研究中心負責同志專門把他找到辦公室去,重點談了西臾前段時間那場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問題。

常友連說中央體制改革研究中心的負責同志還特別引用了1986年6月28日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的一段話:“政治體制改革同經濟體制改革應該相互依賴,相互配合,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通,因為首先遇到人的障礙。”

常友連顯然很興奮,接著說:“在《小平未了心願》這篇文章裏,還引用了鄧小平的一段話:‘總的來講要消除官僚主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調動人民和基層單位的積極性。’”

盡管常委會之前通報了會議內容,但讓常委們感到意外的是常書記的學習精神傳達居然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更讓常委們吃驚的是,常書記對於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發表了許多讓常委們過去想都不敢想的觀點。

下午在討論時,常委們先是就常書記的觀點從理論上談了各自的看法,隨著討論的深入,也說不清是誰帶的頭,話題逐步轉到幹部制度改革這樣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上去了。當這樣一個極為敏感的話題被擺到市委常委會上來爭論時,有些常委開始大膽地發表了看法,以至九名常委,明顯形成了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是主張改革的意見,另一種則是反對改革,主張觀望等待。

賈士貞一直沉默寡言,常友連多次暗示賈士貞發表意見,可他總是一臉嚴肅,沒有發表任何自己觀點。當然,在場的常委們都知道,賈部長剛從美國學習回來,肯定有許多新的觀點、新的見解,尤其是對下一步幹部制度如何深入改革的問題,都希望聽聽賈部長有些什麽與眾不同的看法,特別是經歷了前段時間西臾大規模的疾風暴雨式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之後,賈士貞沒有去中央黨校學習,反而去美國培訓,這其中到底意味著什麽?不僅西臾的幹部群眾關注這樣一個問題,市委常委們也同樣感到其中必有文章。

賈士貞不僅在討論時沒有過多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且在他匯報赴美國培訓的收獲時,也是只講在美國所見所聞,以及學習的內容,很少加入自己的觀點。

市委常委會議結束後,常友連單獨和賈士貞交換了兩人各自這段時間學習的感受。

不管怎麽說,賈士貞被常書記的真誠所感動,但是他說:“常書記,你知道在常委會上關於今後幹部制度如何改革的討論我為什麽一直沒有參與討論嗎?不是我沒有觀點,也不是我有什麽顧忌,而是政治這個東西,其實不是我們這些人研究的。馬、恩、列認為‘一切階級鬥爭都是政治鬥爭’,‘政治就是各階級之間的鬥爭’,‘政治是一種科學,是一種藝術’。當然如果認真去解釋“政治”二字的話,也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得清的。而我們作為基層政權的掌握者,則是把政治這個社會現象和社會的上層建築,在實際工作中正確地體現出來。這種體現方式,其中最敏感的正是幹部人事制度,說到幹部人事制度,自然又是民主和法制問題。”說到這裏,賈士貞一臉嚴肅,“我到西臾之後,所做的一切表現得不太成熟,僅憑自己一時的熱情,在具體做法上也過激了些,冒進了些。”

“士貞,”常友連的聲音低沉,顯得那麽親切、那麽和藹真誠,“說實話,我們雖然也都到了市廳級領導幹部的崗位上,但是缺乏系統的政治理論學習,工作中只是靠自己的經驗,毛主席批評過的經驗主義!過去的說法叫做只是低頭拉車,不擡頭看路。我真的沒有想到,這次到中央黨校學習幾個月,對我是一次靈魂的洗禮和政治覺悟的再提高。”常友連站起來,遞給賈士貞一支香煙,“士貞,過去的事咱們就不說了,有些工作,我這個市委書記對你的支持還不夠,或者說還是有看法的。其實,人有缺點並不是什麽恥辱,正如有人戲言的那樣,世界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任何一個人知識、水平、能力都是有限的,局部的;生活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有缺點錯誤是正常的,沒有缺點錯誤,才是不正常的。積極主動地改掉缺點錯誤就是好同志,不去改正缺點錯誤是不求進取的表現。真正的恥辱是明知自己有缺點錯誤,卻不去認識自己的缺點錯誤,不積極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

常友連邊走邊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看著賈士貞,臉上的表情還是那樣的和藹可親,賈士貞覺得常書記變了,不單是變得和藹可親,而是變得讓他感到一種真誠的民主。

常書記接著說:“一個人,承認缺點錯誤是要勇氣的,當然也是痛苦的,改正缺點錯誤卻是幸福的。認識到缺點錯誤是改正的轉機,理性反思,積極深刻地進行自我反省,這就是大徹大悟,也是戰勝自我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