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官商合作 投其所好,摸清命門

一個周五的下午,柏安民來到李非語的辦公室串門,見李非語正在埋頭修改一份材料,柏安民親切地說:“非語同志,這些材料的事就讓秘書長去把關吧,要注意勞逸結合。明天是周六,天氣很好,我們去市郊的靈山轉轉怎麽樣?活絡活絡身子。”

書記親自相邀,李非語當然沒有拒絕的道理,他答道:“我早就聽說靈山風光不錯,是我們荊都市的一塊文化寶地,我來荊都工作大半年了,平時忙於瑣事,一直沒有去看看,現在領導親自為我創造了這樣一個機會,我當然是舉雙手贊成。”

柏安民點點頭,說:“那好,就這樣說定了,明天我安排礪峰同志來接你。”

前段時間,馬礪峰由於兒子馬磊在花都大酒店惹下命案,害得他被停職檢查,不得不低調行事。後來,在李翠平的幫助下,馬礪峰成功地擺平了事端,他自然又官復原職,漸漸又開始活躍起來。柏安民說明天安排馬礪峰來接自己,李非語暗忖,明天的攀登靈山活動很可能就是馬礪峰牽頭組織的,看來,他是想利用這樣的活動來重新回到主要領導的身邊。不過,這樣的私人活動,柏安民主動邀請他李非語參加,至少傳遞出一個信號,說明柏安民沒有把他看成外人。

李非語翻了翻桌上的台歷,明天是農歷六月初一。他對柏安民每個月初一都要到靈山寺上香的傳言早有耳聞,看來此言不虛。馬礪峰肯定也知道柏安民的這個習慣,因此才會一邀就靈。

關於靈山,李非語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情況。它位於荊都市市區東部,山並不高,只有三百余米,但山勢險峻,洞幽壑奇,頗具江南靈秀之美。舊時,山上有座古靈山書院,據說是東晉陶侃創辦。陶侃乘船路過靈山時,見此地風光秀美,是一塊讀書治學的好地方,在山中盤桓多日,不舍離去,便聯合當地的官紳,集體捐資創辦了一所書院,名為靈山書院,後幾經興廢。清末重修的書院建築毀於“文革”期間,如今唯剩遺址。

靈山西北巔有座土地廟,規模很小,是市民燒香拜佛之所。去年,有好事者看中靈山這塊風水寶地,要擴大土地廟的規模,興建大型廟宇。幾位老幹部得知消息後,竭力反對。反對的理由有二:一是由於近些年市區擴張,靈山地區早已成為市中心,一旦興建廟宇,天天鞭炮轟鳴影響當地居民生活;二是靈山是古書院舊址,是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宜建廟。因此,當時這個方案沒有被批準。

後來,那些好事者們秘密打聽到柏安民喜歡佛教文化,就將報告遞到他的桌上。柏安民不愧是經驗豐富的老領導,知道如何變通處理。他指使建委馬礪峰主任組織編制出靈山宗教文化公園開發項目,進行招商引資,開展對外推介。這樣,新建靈山寺就有了合適的名目。於是,靈山寺作為市裏總投資一千萬元的招商引資工程,正式動工建設。因為是招商重點項目,而且是公園,那幾位老幹部反對也沒有用了。

第二天上午,柏安民、李非語,還有建委的馬礪峰,輕車簡從,向靈山方向出發。馬礪峰自己開車,連司機都沒帶。李非語越發覺得柏安民把他看成了自己人。

車子轉過幾條街道,馳上了通向靈山的公路,跑了十幾分鐘,就到了目的地。幾個人下車,步行上山。

果然是一塊鐘靈毓秀的好地方,李非語在心裏贊嘆道。靈山臨江而踞,像一位俏麗的佳人,屈身蹲在江邊梳妝,那順著山勢一直延伸的繁茂古木,就像是她美麗的長發。山下是一條商業街,以香攤為主。在商業街盡頭的山腳下,是一間車庫。馬礪峰指著車庫對李非語說道:“靈山寺的住持是個名叫清隱的和尚,他這個和尚當得相當瀟灑,瞧,這裏面停著的就是他的座駕豐田。”

和尚要當得瀟灑很容易,無非就是當得不像個和尚,常人能幹什麽,他也能幹什麽。李非語舉眼一瞧,裏面果然停著一輛嶄新的轎車,當下搖頭一笑。馬礪峰說:“如今的和尚也與時俱進了,平常人能享受到的好處,他們現在也都能享受到了,甚至平常人享受不到的好處,他們也能享受得到。”

李非語說:“現在的和尚,有幾個是沖著修身養性才出家的呢?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看今天改兩個字送給這些和尚更合適,即放下名利,立地成佛。放下名利比放下屠刀更難。”

馬礪峰說:“李書記說的是,要是放下了名利,就根本用不著屠刀了,因為不必相爭了啊。”

沿著石階上山,一路走走說說,倒也走得很快。山中濃蔭匝地,鳥鳴啁啾,讓人心曠神怡。平時,聽慣了千篇一律的官腔,見慣了千人一面的官臉,此時來到大自然中,眼之所見,目之所及,處處生機勃勃,三個人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和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