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方小丫怎麽了?(第2/5頁)

劉梅喜歡宋洋這詩意的語言。一個詩人的內心,讓她看到了澄澈與光明!

雨已經停了。三月初的北京,幾乎還沒有什麽春意。但是“兩會”帶來的熱烈的氣氛,讓北京顯出了一派華彩。一個心懷愛情的女人,站在北京的三月裏,她幾乎忘記了駐京辦即將要撤離。她只是一個女人,一個一寸一寸累積著自己心靈之巢的女人。

手機響了。

唐天明啞著嗓子問:“劉主任,與桐山那個王主任談了嗎?”

“沒有。一直沒見著。”

“不在北京?”

“在。可是見不著人。”

“那這樣吧,你聯系下他,如果在,我中午請他坐坐。”

“那好。”劉梅放下電話,想了會兒,才撥通了王虛的手機。王虛說正在路上,有些事。劉梅說湖東駐京辦的唐天明唐主任想請你一塊兒坐坐。王虛懵了下,才道:“好吧,我12點到賓館。”

劉梅又打電話告訴唐天明,唐天明說那就行,我馬上過去。

趁著等唐天明的時間,劉梅又將剛才江習發過來的傳真仔細地看了一遍。就這麽一張紙,梨花節就算定了。想想官場上的許多事就是這麽有趣,本來是想也想不出來的東西,就因為三五個人在一塊閑扯,就出來了,而且就通過了聯席會議,正式形成了決議。劉梅不比唐天明,唐天明一直在政府機關工作,在湖東當地的人脈關系也是相當了得。因此,湖東一有風吹草動,總會有人向唐天明通氣。而劉梅則不同,她是從一中教師直接被派到駐京辦的,在湖東政界,她幾乎沒有人脈。當然,這一年多來,也因為工作的接觸,稍稍積聚了一些,然而畢竟還是沒有張開的耳目。因此,縣裏聯席會議研究梨花節的事,她還是從葉百川口裏才第一次聽說。葉百川急著告訴她,有欣喜,有討好。欣喜,是因為春節期間劉梅就聽說,範任安書記是不太同意這事的。而且除範書記外,還有好幾位領導也頗有微詞。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在聯席會議上通過,說明了葉百川的爭取力度,這是一次勝利!對於目前正微妙的書記縣長關系,這勝利就更有意味;說討好,最近劉梅一直對葉百川不冷不熱的。其實,就是冷。但劉梅不能做得那麽絕,有時候還是在敷衍。葉百川想以實際行動來告訴劉梅,在他的心裏,劉梅是最重要的。劉梅當然明白這層意思。然而,她自己的心裏,到現在也還沒有底。這梨花節究竟該不該辦?辦了又有什麽意義?特別是投入400萬下去後,是不是能有成效?它所創造的宣傳效應,真的能出來?

誰能說得準呢?

葉百川也肯定不清楚。不過,官場上清楚的事本來就不多。各地的節慶文化正紅火,中國這麽大,平均攤下來,每天都有一個什麽節。有些節甚至在全國各地輪番展開。就是這梨花節,也許除了仁義提出來外,可能其他地方也有。官員們不需要清楚為什麽要辦節,需要清楚的是怎麽辦節;需要多少經費,能請到哪些當紅明星;還有更重要的,就是能請到哪一級領導來出席。出席領導的級別就決定了節慶的級別。何況沒有節慶,怎麽會有在那些高級別領導面前露臉,與這些領導親近的機會呢?

劉梅想著,就打開電腦,上網輸入“梨花節”3個字。這不搜不打緊,一搜,她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百度告訴她,梨花節下詞條共有74萬條之多,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就直接冠名叫“某某縣梨花節”、“某某鎮梨花節”等。看來,中國之大,想搞出點新名堂,也委實是不容易。何況梨花本身就是一種到處都有的樸素之花,假若換了苦楝樹節,也許就沒有雷同了。就劉梅來說,她還是喜歡梨花的。小時候,家裏院子外不遠,就有3棵梨樹,一到開花時節,滿樹都是粉嫩的梨花,如果下雨,那真是千柔百媚,淡雅至極。讀大學時,她讀到《長恨歌》中寫梨花的句子“梨花一枝春帶雨”,竟然落淚。就是現在,每回在路上突然地看見一樹梨花,她也還是心有所動。仁義也是梨樹產地,但是成片的梨花她倒還沒見過。上次葉百川也說似乎沒有。葉百川是個老仁義,他說沒有,那基本上是肯定沒有的。沒有梨花而搞梨花節,這或許也是一種現象了。就像有些地方,沒有黃牛而搞黃牛節,沒有美玉而搞美玉節一樣。關鍵是節,至於節前面的那個東西,有與沒有,無關大局。沒有可以造嘛!處女都可以造,還有什麽不能造?

“劉主任!”劉梅一擡頭,唐天明已經站在門口了。

她趕緊道:“快請,唐主任。”

唐天明今天穿了套淺色的套裝,顯得清爽大度。他坐下來,問:“正上網呢?劉主任好雅興。我現在是不行了,看這勞什子10分鐘,眼睛就發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