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土地財政(第3/3頁)

“你抓到了信用這個要害,信用是關鍵問題。我們繼續梳理土地財政的發展脈絡,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極大地壓縮了地方政府的稅收分成比例,為了彌補,將當時規模還很少的土地收益劃給了地方政府,這條政策奠定了地方政府走向土地財政的制度基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和2003年土地招拍掛等一系列制度創新,幫助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積累起原始資本。城市基礎設施不僅逐步還清欠賬,甚至還有部分超前(高鐵、機場、行政中心),城市化速度和規模都超過了改革之初最大膽的設想。”

海強說到這裏,停了停,又道:“沒有土地財政,很多問題不會出現,但同樣,也不會有高速發展。我這裏就想到一個核心問題,土地財政本質是融資,這就決定了土地以及住宅必定是投資品。省、市政府打壓房價的政策之所以屢屢失效,是沒有按資本品市場來管理住房市場。按照投資品市場的規律,只要其收益和流動性高於股票、黃金、儲蓄和外匯,資金必然會繼續流入不動產市場。”

“如何按資本品來管理?”

“這很難,非一個地區能實現,我正在思考。”

這是侯滄海第一次沉下心來聽海強談理論。聽到這裏,侯滄海明白了為什麽海強升遷如此之快,拋出其他因素,僅憑其理論素養足以超過侯滄海知道的絕大多數省廳級領導。既然海強肚子裏是真有貨,他就不再遮掩,以土地財政為主要話題,暢開來談自己的想法。

正談得興起,王市長和杜靈蘊到來。

王市長認得侯滄海,見其居然正在和海市長談笑風聲,深為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