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引起市常委領導注意 鄉道變縣道(第2/6頁)

通過修路之事,侯衛東在上青林各村中有了威信。他表了態以後,賀合全立刻附和道:“修獨石和尖山那一段,望日村一個人沒有少,一分錢也沒有少出。現在秦大炮想不修,絕對擱不平。如果真要把工程停下來,我要組織人把前面的公路挖斷,要想停工,大家誰都別想通車。”

秦大江和江上山就不太好唱反調了。

尖山村支書唐桂元道:“侯大學,縣裏是否明確要修上青林公路?”

侯衛東道:“我得到的消息,縣裏現在只是做了規劃,還是落在紙上的東西,是否動工,誰也說不清楚。而且全縣鄉村道路規劃,涉及全縣所有鄉鎮,先修哪一條也沒有明確。我的意思是按照原計劃繼續修路,現在把公路停下來,再修就難了。”

江上山與秦大江抱著同樣的心思,道:“侯瘋子,如果縣裏面真要同意修路,我們三個村繼續投勞,算起來虧慘了。”

高長江一直沒有說話,見大家議論得差不多了,道:“我們把公路毛坯修出來,將會增加上青林公路的競爭力。再找高志遠書記出面做工作,縣裏投資的希望就很大,你們不要看眼前利益,要看長遠算大賬。只要通了公路,還怕收不回投資?而且,只要縣裏確定要修上青林公路,就要打水泥路面,前期的投入又算得上什麽?”

高長江的話入情入理,大家都不說話,各算各的賬。

散了會,這些村幹部又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議論著公路之事。過了一會兒,各村幹部就陸續走了,沒有如往常一樣聚在一起喝酒,他們急著回去找村裏其他幹部來一起合計此事。

這半年,侯衛東一直在和這些村幹部親密接觸。村幹部給他最深的印象是“現實性”,他們接觸的都是具體事,玩虛的解決不了問題,往往注重實際利益。

此時,侯衛東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他算了算,各村為了修公路,按每天出工五百人計算,每人每天誤工費十元,就是五千塊,十天就是五萬,百天就是五十萬。這還不算侵占了田土的補償和青畝費用。面對這麽一筆巨大的費用,秦大江等村幹部怦然心動,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

可是,如果突然停工,但是縣裏規劃又遲遲沒有落實,則會造成公路爛尾。村民修路積極性受挫以後,再次動員就很有難度。

侯衛東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擔子,在心裏罵道:“他媽的,這麽重要的事情,怎麽就讓我這個平頭老百姓來做,未免太瞧得起我了。”

他翻來覆去地想著這事,總覺得不踏實,又來到高長江家中,道:“我在辦公室實在是坐不住,剛才雖然把會開了,村裏幹部的思想沒有統一下來,至少秦大江和江上山還有小算盤。”

高長江怕冷,家中就燒了一個鐵皮爐子。鐵皮爐子外面有一根鐵管子,能把煤煙全部接走。屋裏空氣倒也不難聞,還有一股子飄來蕩去的烤紅苕香氣。他看見侯衛東為難的神情,道:“先坐下來烤火,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們兩人好好合計合計。”

火爐燒得很旺,一陣熱氣撲來,比在冷清清的辦公室坐著舒服得多。來找高長江之前,侯衛東心中對鎮領導很有些腹誹,可是坐下來之後,想到修路之事純粹是自己找的,也怨不得別人,便將抱怨壓了下去。

“如果縣裏投資,上青林公路所有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高鄉長能否代表上青林去找一找高志遠主任?只要他肯幫忙,縣裏就會更加重視上青林公路。”

高長江想得更多一些,道:“我已是退居二線,代表青林山去找老書記不太合適。秦飛躍或是趙永勝親自出面才顯得正式,也是對老書記的尊重。”

“上青林一直想修路,幾年來,卻總是說來說去沒有動手。這一次動了工,侯兄弟起了很大的作用。”高長江話鋒一轉,“你能起大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膽子大,做事沒有顧忌,反而把修路這件大難事情弄了起來。”

侯衛東品了品這話的意思,有些哭笑不得。上青林公路動工以後,他一直暗自得意,覺得自己能力非凡,可是在高長江眼中卻是傻大膽,這讓他多多少少有些沮喪。不過,面臨著公路何去何從的重大問題,他很快將小小的沮喪拋到一邊,盯著爐火,暗道:“三年之內調回沙州,如果循規蹈矩,純粹是癡人說夢。不管別人怎麽說,修路一定不能半途而廢。”口裏道:“初生牛犢也有好處,就是不管不顧往前沖,我這就給粟鎮長打電話,說後天我們要到高志遠書記家去拜訪,隨便鎮領導去不去。”

高長江看著侯衛東一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神情,道:“侯老弟,你還真是不愧侯瘋子的光榮稱號,老哥開始佩服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