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2/3頁)

黨代會和人代會情況有些不同。黨代會相對要純粹一些,除了總結一屆的工作部署下一屆的工作,選舉只不過是走過場。選舉共有兩場,第一場,是由全體代表選出市委委員。市委委員有候選名單,代表只需要在選票打勾就行。市委委員選舉產生之後,才由市委委員進行第二輪選舉,這一輪選舉並不在大會,而是大會閉幕之後的第一次會議。這次選舉的是常委,同樣,常委是有候選名單的,只要市委委員的選舉不出意外,常委的選舉,出意外的可能徽乎其微。

整個會議,最難把握的是選舉市委委員。這一程序需要全體黨代表投票選舉。黨代表的人數眾多,來自不同的部門,誰投票誰不投票,很難控制。面準備任命的市委書記,如果連市委委員都未能選,那就是一次大的政治事故。至於市委委員選舉常委,出現意外的可能就很了,畢竟能夠當選市委委員的人,都是權力場中人,出於手中的權力考慮,他們也絕對不敢和級黨委唱反調。

趙德良很清楚,任何一種選舉,無論國外的還是國內的,一定會有人搞事,不同在於搞的事大或者手法的隱蔽性。可畢竟只是一級市黨代會,他這個省委書記,不好表現得太過熱心。會議開始之前,他分別找幾個主要領導談話,其中包括省委組織部長馬昭武。趙德良委托馬昭武列席雍州市黨代會,實際是要他代表自己,密切關注雍州市黨代會的良性推進。誰匍:知道,整個江南省的官帽,掌握在馬昭武手裏,今年是換屆年,也是一次帽子的再分配盛會,除非你不想要自己手裏的官帽了,否則,你就當心點,千萬別鬧事。

馬昭武知道自己肩的擔子有多重,絲毫不敢大意,白天聽會,晚和彭清源以及市委組織部長劉常軍分工,分別拜訪各代表團,名義是聽取他們的意見,實際是做工作以及了解動態,以便控制局面。

趙德良也沒有閑著,他還在考慮下一步的工作。

換屆年最大的政治就是班子的確定。各地級市的黨代會,已經全部結束,黨委的班子,已經確定,不會有大的變數。雍州市是市級班子裏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塊蛋糕,盯著的人多,對未來幾年整個江南省政治的影響力大,因而至關重要。此外,省級班子,目前還處於運作階段,中組部並沒有揭曉最後答案,這才是整個江南省最大的政治謎底。

這個謎底,有些已經明確,比如省委書記趙德良,省長陳運達,除非出現巨大變故,否則難以改變。而原省委副書記遊傑去世,他身後留下的職位需要遞補,原常務副省長彭清源已去雍州當書記,由誰來補缺,同樣沒有明朗。除了有實力競爭這兩個職位的人虎視眈眈之外,還有兩個人物,是人們所關注的,一個是原聞州市委書記鄭硯華,一個是雍州市長溫瑞隆。

鄭硯華的聞州市委書記職務已經免去,曾經有傳言,他將擔任副省長,中組部對他已經考察過了,可一直沒有下文。溫瑞隆擔任雍州市長目前是第二屆,任期還剩下兩年,他最初的計劃,是想趁著周昕若退下來的機會,升任雍州市委書記。這一計劃落空後,他顯得比較惶恐,政治迅速倒向陳運達。這兩個人物,很可能是未來江南省政壇的中流砥柱,同時,也是目前最大的變數。

最初,趙德良確實考慮由鄭硯華來擔任副省長。副省長職位,空出了兩個,一個是彭清源到雍州市後留下的常務副省長職位,這個職位是省委常委,在江南省政治格局中,地位很重要。另一個是原副省長尹越被雙規後留下的。尹越原是江南省最年輕的副省長,曾經被認為是內定的接班人。

趙德良的考慮是,用一個年輕有魄力的副省長,制肘陳運達,使得陳運達不至於太過分地抓權。可是,直接由鄭硯華擔任常務副省長,無論是在江南省內部還是在中組部,都有相當難度,將一個市委書記直接提拔為常務副省長、省委常委,跨度太大了些。如果僅僅只是讓鄭硯華擔任副省長,在政府班子裏,很可能被陳運達壓制,根本起不到制衡陳運達的作用。

至於溫瑞隆,趙德良也會慎重考慮。溫瑞隆還是有能力的,雍州市這些年的工作,了一個大台階,與溫瑞隆有很大關系。趙德良自從來到江南省,就一直在考慮對溫瑞隆的安排,他也有兩方面顧慮。一是溫瑞隆這個人,似乎和江南省官場的幾股勢力不即不離,又在雍州l培養了一股自己的勢力。如果重用他,對自己平衡整個江南官場,有利還是有害?他一時難以把握。二是溫瑞隆和陳運達的關系,他始終沒有摸透。陳運達將自己當成外來勢力排擠,這是從一開始就擺出的姿態,整個江南官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假若將溫瑞隆提拔,而溫瑞隆又和陳運達聯合,陳運達就如虎添翼,江南官場這盤棋,他趙德良就難以控制了。趙德良並非沒有考慮溫瑞隆,之所以一直沒有行動,其實也是在等在。